建档立卡贫困户511户1694人全部吃上“产业饭”,贫困发生率降至0,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贡献率超过35%并在不断提升,这是普兰县产业扶贫交出的一份答卷。
多油村幸福兴巴股份有限公司、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西藏岗仁布齐转山旅游服务公司……曾经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转型升级成了一张张产业发展的靓丽名片。行走在孔雀河畔,记者真切感受到产业崛起的脉动。
近年来,普兰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始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精心擘画产业蓝图,形成了以产业为支撑的贫困群众长效增收机制。
西藏自治区地域广阔,农牧民受现代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在西藏自治区各地的扶贫工作中,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牧民通过专业合作社获得了技术、资金和多种信息渠道。
据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在青藏高原上的合作社依据高原特点,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步晚,受到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影响,虽然发展较缓慢,但却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把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培优培强两大工作重点,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今年一枚藏黑鸡鸡蛋的市场价格是4元钱,还是供不应求,下一步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到两万多只。”洛桑扎西在自己的藏黑鸡养殖场里说。成立于2015年的隆子县隆子镇忙措村藏黑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主要出售藏黑鸡鸡蛋、鸡苗。
藏黑鸡是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2200米至4100米半农半牧区的原始地方小型鸡种。长期生长在低氧、严寒的恶劣环境下,处于半野生状态,具有耐候性强、耐粗饲的特性,鸡肉和鸡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一直深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6月的羌塘,天气变幻莫测,刚刚还是雪花纷飞,转瞬又艳阳高照。当记者来到巴青县阿秀乡达麦村,第一眼就看到道路两旁坐落着的一幢幢藏式牧家小院,炊烟袅袅升起,飘散在翠绿的山间,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想到8年前,达麦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牧村——
2011年底,全村共38户,近一半是贫困户;2019年底,全村15户贫困户、46人全部实现脱贫;2012年4月,达麦村牧民经济合作社成立之前,贫困户户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2019年底,入社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8000多元;合作社成立之初,出资总额仅21万元,经营加工产品只有2-3种;现在,合作社已开发各类产品100多种,总资产达210多万元;2012年前,出门泥巴路、饮水靠人背、辍学学生多;现在,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喝上了干净水、辍学率为零……
在那曲色尼区达前乡农行的政策宣讲现场,农牧民群众将村文化室挤得满满当当。你问我答,宣讲现场气氛活跃。工作人员耐心向参加活动的农牧民群众介绍了扶贫小额贷款等产品,这些产品办理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大家都很感兴趣,现场群众就信贷准入条件、贷款额度、还款期限、利率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咨询。
了让群众了解金融惠民、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宣讲团还讲解了非法集资、民间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等金融知识,提醒群众谨防上当受骗。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出台到落地,从播种到收获,这中间需要大量的工作去扎扎实实的干,部分群众对政策不甚了解,宣讲团就沉下身子,用心用力用情一对一为群众讲解。
据了解,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拉孜县通过组建合作社、基地、加工厂等方式,大力推进多产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该县正从单一的藏刀产业走向藏鸡养殖、珠峰绵羊合作社、格桑花菜籽油、民族手工业合作社、花岗石加工厂等多多种产业融合发展。如今,这一个个产业已成了拉孜经济发展的“聚宝盆”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格当乡地处大山深处,三面环山。但正是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贡秋次仁却闯出了一片天,成立了格当乡尼日卡林下资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该村7户、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林下资源种植技术,促进其脱贫增收。
“墨脱这边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种植例如灵芝、羊肚菌、松茸、青冈菌等菌类。”5月的墨脱绿意葱茏,山明水秀。贡秋次仁正在自己的大棚里给从几十公里外赶来学习种植技术的德兴乡群众讲解如何培养菌种。
格当乡地处大山深处,三面环山。但正是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贡秋次仁却闯出了一片天,成立了格当乡尼日卡林下资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该村7户、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林下资源种植技术,促进其脱贫增收。
今年刚满32岁的贡秋次仁是土生土长的墨脱人,脑子很灵活。早在2014年,他就曾先后前往云南和波密等地学习林下资源种植技术,并在云南省德钦县考察学习七叶一枝花种植技术,学成之后带领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并先后为格当乡4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苗木、组织技能培训。
“札达县热布加林村小姑娘次仁拉姆三年级时不幸患上癫痫病,但在自己不懈努力下,她把家里的商店经营地有声有色。”5月9日,西藏阿里地区组织地、县宣讲团赴噶尔县康乐新居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活动,宣讲员达瓦桑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群众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人群中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宣讲以中央和自治区脱贫攻坚政策为主要内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13个坚持和完善”,结合致富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让扶贫干部真正吃透政策、熟稔于心,让广大农牧民群众知晓政策、耳熟能详。
这两天,聂荣县嘎确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群众正忙着平整土地,种植饲草,用于育肥基地的饲料补给,这也是合作社今年新的尝试。
不远处的高标准牦牛养殖基地里,90多头牦牛正在吃工作人员为它们精心搭配的“营养餐”。经过3个月的短期育肥,这个月底,这些牦牛将按照预约订单全部出栏、打包销售,仅这一项就将为群众带来上百万的收入。
唱着牧歌忙生产,诉说幸福好生活。嘎确合作社奶制品加工厂里歌声传来,来自聂荣县下曲乡娘玛村的次旺措正和几名妇女边唱歌边加工着奶制品,依靠奶制品加工手艺,她不仅成功脱了贫,还计划着把手艺教给更多人。
“以前出产的核桃都是卖给收购商,现在由县电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直接上门来收购,并且价钱比收购商高出了很多,卖核桃收入也比以往多了好几百元。” 加查镇奴巧村村民洛桑卓玛说。
洛桑卓玛道出了加查县众多农牧民的心声。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带给了农牧民生活上的便利,也带来了经济上的增收。
2017年起,加查县上下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契机,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作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的重要抓手和路径选择加以推进。
2019年,加查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585.55万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95.98%,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10.34万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