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亲如一家

——日喀则市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

2020年05月13日11:56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各民族亲如一家

近年来,日喀则市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六同”任务(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目标,深入开展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创建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

党的领导齐抓共管 把握民族团结进步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日喀则市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工程、民心工程,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作为对标对表、忠诚看齐的重要检验,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治藏方略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作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日喀则市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日喀则市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协调落实、各级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2016年以来,组织召开7次常委会、3次表彰大会、3次推进会、2次座谈会,研究部署民族团结各项工作;依法设立“6·2”民族团结进步日,制定《中共日喀则市委 日喀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日喀则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建立协调配合、共建共创、目标考核、评选表彰等长效机制,划拨1124.4万元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费,并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单位绩效的重要内容,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确保了民族团结工作有力有序、强力推进。

全市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十二件实事”,大力实施边境党建红色长廊工程,全面实施村(居)干部、党务工作者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村(居)全覆盖,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各支力量织成“一张网”、拧成“一股绳”,像吸铁石一样把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筑牢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群众根基。

共同奋斗共同发展 携手共创各族人民美好生活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9.49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居全区第二;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455元、11580元,分别增长10.5%、1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区第一。珠峰“七大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珠峰绵羊、珠峰牦牛走出高原、走向全国,“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成为现实;“珠峰冰川”“西藏神水”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日益提高;“湘河谷”经济林生态产业项目、白朗县万亩枸杞生态观光园等项目效益显现,高原林果各展魅力;卡垫、藏香、唐卡等民族手工艺品,从传统技艺转向文化创意,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媒介”;“神奇珠峰、美丽日喀则”旅游品牌全面打响,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日喀则、感受日喀则,各族群众在携手创业、共享红利的过程中,生活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安康……

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关键。

一年来,日喀则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大干快干,加快建设和谐文明幸福美丽日喀则,让各族群众奔向小康的步伐更坚实、更稳健。

——全市培育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8家,村集体经济达到1388个,各类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到6.66万户,市场主体迅猛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让各族群众谁都离不开谁、谁都不把谁当外人、对谁都亲如一家人。

——珠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日喀则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并积极构建以日喀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以拉洛、江当、年楚河、湘河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支点的农牧业产业园区发展体系,成为全市产业转型的新窗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各民族交往交流的新平台。

——全市18个县(区)全部摘帽,17.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69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各族群众在幸福生活中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恩情、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

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日喀则市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打牢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情感基础

在平均海拔4700米的岗巴县,藏族老阿妈拉吉为表达对“金珠玛米”(解放军)的恩情,40年为部队战士迎来送往,让五湖四海来到岗巴边关的战士们深深感受到雪域高原的亲情,被战士亲切地称为“兵娘”,在海拔53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唱响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时代赞歌。

如今,拉吉老人已经过世,但她的精神仍在延续,她的女儿确吉和孙子才旦继承老人的遗志,每年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和“八一”建军节时,都会为解放军献上哈达,带上酥油茶、糌粑为新老兵迎来送往。

一家人、一家亲、一家情。近年来,日喀则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感情更加深厚,“祸福与共、休戚相关”的纽带更加紧密。

在白朗县,20多年扎根白朗的山东蔬菜种植技术员张际明,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带,带出100多名本地蔬菜种植能手,带动群众就业3200余人,带出了“茶与盐巴”的民族感情,被白朗县群众亲切地称为“老张”。在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藏、汉、回、蒙等13个民族的群众在共同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帮助,交上了知心朋友、做上了和睦邻居、结成了美满姻缘。沪藏18所友好学校结成“海峰教育联盟”,山东省19所中小学校与日喀则19所中小学结对共建,吉林省搭建“长白山与珠穆朗玛的对话——空中专递课堂”“互联网+办学”网络平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拓展了广阔空间……

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和谐发展,日喀则市各族干部群众真情交往、真情交流、真情交融,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已成为日喀则市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

放眼未来,日喀则市各族儿女将描绘出更加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责编:郝洁、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