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了嗎?
已經看到了美好的希望
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艱難起步,如今5年過去了,水產所在新老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從無到有,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在西藏漁業環境及其資源調查和養護研究方面,自2017年以來,水產所持續推動西藏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調查項目,投入近1000余人次,完成10余次野外科學考察工作,厘清了“三江四湖”(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巴鬆措、哲古錯、錯鄂、錯那)魚類資源以及生存環境,評估了魚類受威脅程度以及瀕危狀態,保護了受威脅的重要魚類。突破了西藏珍稀魚類尖裸鯉、黑斑原鮡、拉薩裂腹魚人工繁育關鍵技術。
下一步,他們會加強野外調查數據庫以及魚類標本庫、活體庫的建立,並開展重要魚類棲息地的勘測與保護規劃工作,完善土著魚類繁育技術體系,推進漁業資源有效利用,基於調查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保護對策,為西藏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撐,為西藏培養一批“留得下、靠得住、用得上”的漁業科研人員,為保護高原水域生物多樣性,促進西藏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得知劉海平一行開展漁業資源調查后,2017年,中國漁業協會常務理事張志鋼聯系到了他們,表示想拍一部紀錄片。“剛開始他們不同意,覺得科考很枯燥,沒啥可拍的,別人也不愛看。但我知道他們太不容易了,應該被記錄。”張志鋼告訴記者。經過多次溝通后,紀錄片《西藏守漁人》終於開拍了,張志鋼擔任總策劃。歷時3年,目前這部紀錄片的第一階段拍攝工作已完成。
“在生活中,他們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人。但在專業領域,在科研一線,他們是閃著光的。好比建高樓,他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打地基。”張志鋼說,“可能目前不被人理解,隻能埋下頭,咬牙堅持。但我相信,終有一天人們會理解他們做的一切。”
“守住了嗎?”聽到這個問題,劉海平神情頓了一下。沉思幾秒后,抬頭說:“至少已經看到了希望,很美好的希望。現在會有老百姓專門來問我們什麼是本土魚,哪些是外來魚,並表示以后會記住這些魚的樣子,不胡亂放生。對我們來說,這就是希望。”他的眼裡閃著光。
正如他在朋友圈說的那樣:這是一條沒有路的路,走下去就會有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