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守渔人:为了高原生态,再苦再难也要坚持

李海霞

2021年01月08日09:38  来源:人民网-西藏频道
 

守住了吗?

已经看到了美好的希望

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如今5年过去了,水产所在新老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从无到有,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在西藏渔业环境及其资源调查和养护研究方面,自2017年以来,水产所持续推动西藏重点水域渔业资源调查项目,投入近1000余人次,完成10余次野外科学考察工作,厘清了“三江四湖”(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巴松措、哲古错、错鄂、错那)鱼类资源以及生存环境,评估了鱼类受威胁程度以及濒危状态,保护了受威胁的重要鱼类。突破了西藏珍稀鱼类尖裸鲤、黑斑原鮡、拉萨裂腹鱼人工繁育关键技术。

下一步,他们会加强野外调查数据库以及鱼类标本库、活体库的建立,并开展重要鱼类栖息地的勘测与保护规划工作,完善土著鱼类繁育技术体系,推进渔业资源有效利用,基于调查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为西藏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为西藏培养一批“留得下、靠得住、用得上”的渔业科研人员,为保护高原水域生物多样性,促进西藏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得知刘海平一行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后,2017年,中国渔业协会常务理事张志钢联系到了他们,表示想拍一部纪录片。“刚开始他们不同意,觉得科考很枯燥,没啥可拍的,别人也不爱看。但我知道他们太不容易了,应该被记录。”张志钢告诉记者。经过多次沟通后,纪录片《西藏守渔人》终于开拍了,张志钢担任总策划。历时3年,目前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阶段拍摄工作已完成。

“在生活中,他们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但在专业领域,在科研一线,他们是闪着光的。好比建高楼,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打地基。”张志钢说,“可能目前不被人理解,只能埋下头,咬牙坚持。但我相信,终有一天人们会理解他们做的一切。”

“守住了吗?”听到这个问题,刘海平神情顿了一下。沉思几秒后,抬头说:“至少已经看到了希望,很美好的希望。现在会有老百姓专门来问我们什么是本土鱼,哪些是外来鱼,并表示以后会记住这些鱼的样子,不胡乱放生。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希望。”他的眼里闪着光。

正如他在朋友圈说的那样:这是一条没有路的路,走下去就会有希望!

(责编:郝洁、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