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減貧故事】巴吉村的“致富密碼”

冉文娟 謝牧

2020年09月30日11: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中國減貧故事】巴吉村的“致富密碼”

  午后的巴吉村幾乎看不見人影。一條整潔的水泥路向前延伸,兩旁是一幢幢精致的藏式小樓,家家門口停放著小轎車。42歲的羅布次仁一邊招呼記者往家走一邊說:“這個時間大家都出門工作了,我們村子裡沒有閑人。”

  尼洋河畔的巴吉村距離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僅1公裡。這個村庄不僅有令人羨慕的“高顏值”,還因為居民可支配收入高、村產業發展優良在藏東南遠近聞名。從僅“滿足溫飽”到如今的“富裕村”,巴吉村蛻變的背后究竟有何“密碼”?

  羅布次仁還記得,1997年6月他初中畢業了。當時,依托林芝豐富的林木資源,全村人幾乎都靠伐木運料營生,羅布次仁也加入其中,開始“用平板車拉木頭掙錢”。他回憶,那時候工錢每天用現金結算,大家終日辛苦卻很難存下閑錢。

  1998年,西藏自治區對林區全面實施禁伐,林區森林保護與建設力度加大,以販賣木材為生的“木頭財政”難以為繼。巴吉村也很快轉變了發展思路,抓住林芝建設熱潮的機遇,村民們紛紛把平板車換成了工程機械車、翻斗車搞工程材料運輸。羅布次仁便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1999年起我就在工地上拉砂石等建筑材料,最早村裡隻有兩家在做。”羅布次仁說,由於搞砂石運輸隻能年底結賬,大家平日裡見不著現金難免有疑慮,但等到了年底,實實在在的效益就看到了。2000年時,一個人最多能賺60萬元人民幣。鄉親們跑運輸的勁頭更足了,巴吉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汽車村”。

  羅布次仁的運輸生意越來越紅火,掙錢后他購進新的機械設備,不斷擴大業務范圍,后來還成立了一家建筑建材公司,承接本地的建筑項目,目前他的年收入已達200萬元左右。2016年,他在村裡建了氣派的三層別墅,日子越過越舒坦。

  同羅布次仁一樣,巴吉村鄉親們的日子也蒸蒸日上。近年來,巴吉村利用征地補償款發展集體經濟,投資了混凝土公司、建材城、物流園區等產業。2016年底,巴吉村6戶16名貧困村民全部實現脫貧。2019年,巴吉村集體收入達到1200多萬元,分紅最少的一家也能拿到10萬元左右。鄉親們的腰包實實在在鼓起來了。

  談及巴吉村發展經驗,林芝市巴宜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嚴世欽強調了兩點。第一是凝聚力,能夠把村民們凝聚起來謀發展﹔另外,產業定位要准,找准這個村究竟適合做什麼,能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隻有讓民眾獲得了看得見的實惠,大家才會一門心思往前走。”

  如今,巴吉村在致富路上謀劃著新的轉型。巴吉村部數公裡開外有一處巨柏林立之地,其中最大一株柏樹樹齡超過3200歲,被稱為“世界柏樹王”。這裡如今已被開發成世界柏樹王園林景區,成為鄉親們致富增收新途徑。

  景區為當地村民無償提供流動水果攤位,還將80間商鋪無償交給巴吉村村委會管理經營,村民在這裡售賣鬆茸、靈芝、珍珠木耳等高原特產。59歲的阿媽央金卓嘎在景區賣水果,2019年收入超過了兩萬元。她說:“家裡兒子跑運輸、媳婦兒運營鬆茸烘干廠,家庭年收入已達30萬元。”

  羅布次仁對自己的事業也有了新的考慮,打算投入到旅游業中尋求發展。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