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仍回蕩在西藏各族兒女心間。
自治區成立55周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著力保護和弘揚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西藏文化事業實現了大發展、大繁榮,全區各族人民享有更加豐富的文化生活,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文化產業讓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
今年6月1日,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在慈覺林西藏文化旅游創意園區開始了新一輪的演出。《文成公主》以西藏歷史文化為內容,以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為主題,以促進漢藏民族文化和經濟社會相互交流的故事為主線,展現漢藏歷史文化、民族風俗、自然景觀。自2013年開演以來,已累計演出1200余場,劇中800余名演職人員,其中95%以上為當地藏族群眾。
28歲的拉普次仁是演了7年的老演員,在劇中扮演7個角色。“在劇場演出,我每月差不多能掙6000塊錢,我自己留一半,另一半寄到家裡,給弟弟妹妹上學用。”
多年的演出經歷,也讓拉普次仁熟練地掌握了卓舞、藏戲等多種藏地非遺舞蹈。“我本來就很喜歡跳舞,來劇場表演,能展示藏族文化,讓游客多了解一些我們的民族特色,又能賺錢,感覺特別好。”拉普次仁說。
《文成公主》項目是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自治區成立55年來,一批文化產業演藝項目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成為西藏文化旅游的靚麗名片。
據自治區文化廳產業發展與資源開發處處長羅布次仁介紹,西藏已形成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四級名錄體系,其中國家級3家、自治區級70家、市級89家、縣(區)級72家,領域涵蓋文化旅游業、演藝娛樂業、民族手工業等。
在拉薩市達孜區雪鄉,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拉薩布制面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西洛,正通過發展藏式面具合作社,帶領60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增收。“制作布塑羌姆面具最后一步是打磨上色,我們依靠它脫貧致富,也算是在為生活增光添彩呢!”西洛說。
守正創新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2019年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一場別開生面的藏戲演出在自治區藏劇團舉行。來自日喀則、山南、拉薩等藍白面具流派藝術團體及自治區藏劇團表演了大量經典劇目,集中展示了藏戲近十年間的發展足跡和階段性成果。
“這幾年,國家對地方戲曲的支持力度很大,包括出台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針對性很強,實效性也很強。”自治區藏劇團團長邊點旺久介紹說,2013年,他選擇傳統藏戲《朗薩雯蚌》、京劇藏戲《文成公主》、現代戲《金色家園》三個精彩折子戲參賽,為藏戲摘得首個“中國戲劇梅花獎”。
從業25年的邊點旺久見証了藏戲的創新開放之路。“隨著時代變遷,精練、清晰的故事情節才能吸引更多觀眾,才能把藏戲傳播出去。”在他看來,自治區藏劇團要穩步推進藏戲舞台化、數字化、新劇目創作等,在守正創新中弘揚好、發展好藏戲。
2009年,藏戲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十多年來,西藏藏戲傳承、保護、發展、創新突飛猛進,全區藏戲團隊從原來的不足50支,發展到目前民間藏戲隊153支,從業者近3000人。國家、自治區累計投入近5000萬元用於民間藏戲保護與傳承,投入2400萬元用於保護利用設施建設。
自治區成立5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全力保護和弘揚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整理和出版《中國戲劇志·西藏卷》《中國民間歌謠集成·西藏卷》,《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門巴族珞巴族卷》整理出版即將完成﹔國家先后投資50多億元對西藏55處全國重點文物單位和616處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保護和建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藏歷新年、望果節、雪頓節、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慶活動以及傳統宗教活動得以保留和繼承等,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不斷煥發著新的生命力。
文化惠民讓文明新風“吹”起來
色果拉,藏語意為“金色家園”,這個坐落在林芝市米瑞鄉的村子是遠近聞名的小康示范村。從2013年至2015年,村裡積極申報項目,通過藏雞養殖合作社、綿羊養殖場、林芝市農發扶貧核桃種植、蘋果種植等建設項目,村民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
口袋富起來了還不行,村民們還有些陳規陋習沒改變。自“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色果拉村的村民每天都有新變化。
“我們村從2017年開始組建文藝隊,現在文藝隊有24人,由巴宜區文藝隊教節目。”色果拉村黨支部書記喬次仁說,原來打算通過歌舞表演,讓年輕人有事干,寓“四講四愛”宣講內容於歌舞表演中,群眾也更樂於接受。色果拉村文藝隊自編自演的《毛主席的光輝》《我們在黨旗下幸福生活》等歌舞節目,已經登過好幾次巴宜區和林芝市的工布新年文藝表演的舞台了。群眾閑暇時,唱歌跳舞,打籃球,讀書學知識,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深深扎根在心中。
西藏一直把文化育新人、樹新風擺在重要位置,切實推進全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有效整合文化資源,加大力度推動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延伸。僅2019年,我區就落實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1.19億元。
自治區文化廳公共文化處處長米瑪介紹說,2019年以來,我區落實各級公共文化場所免費開放資金5656萬元,開展活動達2萬余場,受惠群眾累計近200萬人次。
目前,西藏已建成區市縣鄉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實現各地市有圖書館、群藝館和博物館,縣縣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鄉有綜合文化站,53%的縣(區)藝術團有排練場所,扶持成立了76個縣(區)藝術團和2400余支業余文藝演出隊,區市縣三級文藝團體每年開展赴基層慰問演出不少於8000余場。
春色滿園,花開正艷。經過55周年的艱苦奮斗,如今,西藏優秀傳統文化滋潤綿延,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如火如荼,文化滋養民心、培養新風的作用充分體現,全區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