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马拉雅山北支脉的南麓,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26岁的民警——
他们,用青春守护玉麦(新时代·面孔)
民警张元波(右)走访了解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
玉麦,乍一听给人一种广阔平原上风吹金色麦浪的感觉,而实际上,这里位于喜马拉雅山北支脉的南麓,随处可见茂密的原始丛林。
玉麦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下辖乡,每年封山长达半年时间,人们进出成为难事。过去,这里常住人口极少,一度是靠三口之家撑起的“三人乡”。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已经有56户191人在此安家。守护玉麦安全、稳定、发展的,是20名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民警。他们在人生的第二故乡用奋斗吟唱着青春之歌,守一方土,护一乡人。
选 择
“我愿意继续守在这里,和玉麦一起成长”
近年来,玉麦乡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住房盖起来了,基础设施逐渐完备,车辆往来多了,人气也越来越旺。与玉麦乡一同成长的,还有2011年就来到这里戍边的边境派出所卫士。
在玉麦边境派出所工作了6年的伍先健感触颇多。他经历过县城到乡里的碎石“搓板”悬崖路,足足从天亮走到夜幕降临的惊心动魄;封山半年之久,仅靠吃面条土豆充饥的艰难岁月;乡里寥寥数人,找不到人聊天的孤独寂寞……
2018年底,公安边防部队改革,伍先健选择继续奋斗在坚守多年的边关,通过考试后,成为一名民警。他说:“去年底,单位进行了暖心工程改造,八人集体宿舍改成了双人标间,煤炉取暖改为电热取暖。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玉麦乡的环境也越来越美,我愿意继续守在这里,和玉麦一起成长。”
副所长李阳原本是山南边境管理支队的机关民警,在去年年底职务调整中,主动向支队领导申请到玉麦边境派出所工作。有人不理解他,为何要离开市区去那么偏远的地方?
翻开他的日记本,扉页上写着“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1992年出生的李阳,7年的工作时间里,除了在机关岗位干过,还任过教官、驻过村,骨子里有一股干劲,他说“我还是单身,没有家庭负担,吃了别人吃不到的苦,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甜”。
玉麦边境派出所作为乡里唯一一支执法力量,除了要做好辖区边境的巡逻管控,还要维护辖区的安全稳定。
“现在辖区人多了,各类纠纷矛盾调解也多了,肩上担子重了不少,但看到群众脸上露出的笑容,再苦再累也都值得。”李阳说。
坚 守
一路走来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努力,只有他自己清楚
2017年9月入伍的张元波,曾服役于原福建公安边防总队宁德机动中队。转改过后,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报考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初次进藏,迎接他的就是剧烈的高原反应。虽然身体不适,可回想起选择来西藏戍边的初衷时,他说,自己选择的路,咬着牙也要走完。
来到玉麦工作后,面对新情况,张元波一度感到很焦虑。为克服本领恐慌,他特意买了一盏台灯,晚上恶补专业知识。由于使用过于频繁,台灯灯泡不久“罢工”了。
“你好,这里有这种灯泡卖吗?”第二天一大早,张元波心急如焚地拿着烧坏的灯泡跑遍了乡里的商店,可这里的商店只有种类不多的零食和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过了几天,玉麦商店的老板白玛去县城特意带回了一箱灯泡。单位同事跟张元波开玩笑,“还是你厉害呀,替玉麦乡开拓了灯泡市场。”
从最开始练习写活动简报,到后来拟订方案预案、撰写工作总结;从最开始跟着老民警走访排查、政策宣讲、卷宗制作,到现在独自带人开展外勤业务……一路走来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努力,只有他自己清楚。
跟张元波一起从外省考入并被分配到派出所的,还有4名民警。闲暇之余,他们常在一起刻苦学习、相互交流,就是为了早日适应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警。
玉麦乡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雪季,一个是雨季。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突发的山体滑坡彻底阻断了民警们回所的路。塌方长约7米,高约5米,如何翻越过去成为一道难题。身手老练的边军红将随身携带的5条警绳连在一起,一头系在腰间,一头让其他民警拽住,手脚并用,身子紧紧贴在斜坡上,将绳子带到塌方另外一侧,并绑在树上,方便其他民警牵绳翻过。
95后周雄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趴在斜坡上如果不前进,就会一直往下掉。尽管牵着绳子,但一看到塌方处下面湍急的河流和一摊乱石,恐高的他双腿直抖。等到他最终翻过去的时候,靴子里灌满了泥沙,浑身都是泥土……
巡逻区域地势复杂,野兽时常出没,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轻的民警用双脚丈量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换来了玉麦的平安、稳定。
责 任
群众只要有需要,他们就随叫随到
平日里,派出所民警还要做好辖区群众服务工作,群众只要有需要,他们就随叫随到。
“去年7月3日,我们刚吃完晚饭,就接到群众求救电话,说在日拉山山口下行3公里处有车辆遇到故障被困。”值班民警李永明印象深刻:当时下着大雨,松动的山体随时有发生滑坡塌方的危险。迅速抵达现场的救援民警发现,超载的货车困在土路上,仅靠他们的力量无法将货车拖拽出来,于是只能将两名司机接回所里暂住休息,待第二天联系好工地的装载机再前往救援。
每年10月中旬,乡里群众都会全家出动,收割牧草,为牦牛过冬做好准备,派出所民警是这支队伍的重要一员。
一次帮老乡收割时,民警杨继手心不小心被荆棘划出了一条两三厘米长的口子,他简单包扎后,拿起电动割草机又继续干了起来。
去年5月底,乡政府为新迁入群众编辑档案,乡里人手紧缺,喜欢摄影的李永明主动将拍摄证件照的任务揽过来。
一块红布、一张凳子、一部相机、100余人,李永明忙碌了一上午。
“一些老人可能一辈子没有拍过几次照,面对镜头还有些害羞。”细心的李永明会帮他们整理衣服,还跟他们开玩笑,缓解紧张情绪。
李永明告诉记者,他觉得藏族同胞的笑容很迷人,由内而外传递出淳朴的气质,“每次看到他们真诚的笑,我都会觉得心安,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9日 11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