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百姓需要什麼 我們就做什麼

王珊

2021年06月01日10:59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原標題: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百姓需要什麼 我們就做什麼

  驅車前往朗縣,一路沿著雅魯藏布江畔公路蜿蜒前行,山高谷深,青山綠水,夏滿蒼翠,一派美麗動人的田園風光猶如童話世界般夢幻。

  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了廣東省惠州市援藏干部們的心裡。從踏上這塊土地開始,他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裡。

  2021年,是他們援藏第二年,惠州市7名援藏干部繼續在朗縣這片熱土上揮洒汗水、傾注深情。

  持續加力——

  不斷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面

  惠州和朗縣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但是兩地人民始終心心相連。

  工作組進入朗縣以來,按照“161”工作思路,更加注重援藏工作“管腦子”的作用、注重精准補短板、注重交往交流交融,始終堅持思想援藏為主線,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融合惠朗兩地思想觀念貫穿各項工作始終。他們積極帶動當地干部群眾轉變“等靠要”的思想觀念,持續增強當地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市場經濟意識、主動進取意識和過好今生幸福生活意識。

  “群眾需要支持什麼就全力支持什麼,需要配合什麼就全力配合什麼,需要服務什麼就全力服務什麼。”朗縣縣委常務副書記、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朗縣工作組組長鄭陸濱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

  這種理念,體現在鄉親們幸福美滿的生活中。

  在達貴村,一棟棟藏式民居,房屋錯落有致、牆面素淨平整,屋外花映階前、院落綠植爬牆。“沒有惠州援藏的幫助,我住不上這麼寬敞舒適、干淨整潔的房子。”村民洛桑群培笑著說,他們過去住的院子由於有牛棚,又臟又亂。村裡獲得了小康示范村項目援建資金,院落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2019年7月,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朗縣工作組進駐后,馬不停蹄地開始調研工作。工作組認為,改善人居環境是百姓最盼望、最迫切的需求,提出“小康示范村建設項目”。工作組引進惠州的競爭方式,以“安全飲水、雨污分流、人畜分離、急難愁盼、產業造血”五優先覆蓋原則,通過村居主動報名、鄉鎮推薦的方式,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4月分別召開了兩次競選會議,第一次6個村庄報名,有4個村取得建設資格,第二次8個村庄報名,有5個村取得建設資格。在今明兩年中,工作組將按照五優先覆蓋原則著力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做到鄉村振興。

  產業援藏——

  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

  朗縣位於林芝市西南部,年日照時數2512小時,是林芝市日照時數最長的縣,這不僅使得朗縣成為林芝桃花最早盛開的地區,核桃、辣椒、蘋果等水果更是朗縣的主要特產。

  朗縣自然資源豐富,並有著底蘊深厚的南派藏醫文化和豐富的藏藥材資源,而一個地區要發展騰飛,僅有資源還遠遠不夠。

  “希望惠州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資金、人才等優勢能與朗縣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深化合作、攜手並進。”近年來,朗縣代表團多次到惠州參觀考察,代表團成員提出這樣的希望。

  因此,朗縣工作組多想實招,多干實事,積極搭建產業援藏“主平台”。朗縣藏醫藥與惠州中醫藥在文化傳承、產業發展上可謂“緣分深厚”,藏醫藥種植、制藥、治療與研究形成產業鏈,成為推動朗縣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工作組以藏醫藥規模化種植加工作為產業援藏的突破口,這個建議得到各方支持。

  投入800萬元,在拉多鄉扎村荒山打造朗縣藏藥材種植基地,並配套兩座400立方米的蓄水池,總長6994米灌溉覆蓋1000畝的管道以及多功能晾晒房等基礎設施。目前種植桃兒七、藏木香等6種藏藥材共300畝。

  同時,朗縣工作組積極轉變農牧民惜殺惜售的傳統生產經營理念,動員村集體依托牦牛資源優勢開展短期育肥,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引導扎村建成存欄規模1000頭的育肥場,目前牦牛、犏牛和黃牛存欄120余頭。在堆村,動員全體村民以100頭牦牛入股形式集資開展養殖育肥。

  行走在朗縣大地上,農業資源與高效管理“融”到一起,一個個烙著惠州印記的“綠色產業”引人矚目。

  實際行動——

  樹立援藏好形象

  為家鄉人民增光,是每個惠州援藏人心裡的執念。

  工作組旗幟鮮明講政治、抓政治,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用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指導工作,持續加深對援藏工作的理解,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及西藏“三更”專題教育,以廣東省援藏工作隊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為激勵,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東江縱隊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不斷增強工作組執行力、戰斗力、向心力﹔持續加強工作組黨支部建設,進一步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團結凝聚所有在朗援藏工作人員,建設一支忠誠執著朴實、安全有序向上的惠州援藏隊伍,在推進朗縣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實踐中,展現新時代惠州援藏干部人才的良好風採。

  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朗縣工作組一步一個腳印走,一年接著一年干。一筆筆真金白銀、一項項惠民之舉、一樁樁利民實事,讓援藏工作看得見、摸得著、可持續。

(責編:次仁羅布、吳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