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老鄉“花谷藥洲”裡話幸福生活

2021年01月08日09:55  來源:中新網
 
原標題:西藏林芝老鄉“花谷藥洲”裡話幸福生活

西藏林芝老鄉“花谷藥洲”裡話幸福生活

  圖為林芝米林縣丹娘鄉桑巴村羅布多杰的妻子和兒子。趙延 攝

  冬日的西藏“江南”林芝,柔和的陽光給萬物帶來了絲絲溫暖。在這裡,樹葉還未凋盡,保留了西藏冬季獨有的一抹綠色。素有“花谷藥洲”之稱的米林縣,正處在這抹綠色的中心。

  米林縣位於林芝市西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海拔2950米。米林,藏語意為“藥洲”,藏藥鼻祖宇妥·雲丹貢布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在此編著藏藥書、煉制藏藥、培養藏醫人才,又因氣候條件,當地盛產著種類豐富品種珍貴的藏藥材、多種菌類及繁多的植物,米林又稱為“花谷藥洲”。

圖為林芝米林縣羌納鄉西嘎村村民家家戶戶發展庭院經濟,院內種滿了各種果樹。 趙延 攝

  圖為林芝米林縣羌納鄉西嘎村村民家家戶戶發展庭院經濟,院內種滿了各種果樹。趙延 攝

  作為西藏自治區除拉薩外率先脫貧摘帽的林芝市,2020年與全國一道邁入了小康社會。近日,中新網記者驅車數百公裡從拉薩走進林芝,深入各縣區及鄉村探訪“老鄉的幸福生活”。

圖為米林縣扎西繞登鄉彩門村64歲的洛桑帶著孫子巴桑在院子的草地上玩耍。 何蓬磊 攝

  圖為米林縣扎西繞登鄉彩門村64歲的洛桑帶著孫子巴桑在院子的草地上玩耍。何蓬磊 攝

  午后,米林縣扎西繞登鄉彩門村64歲的洛桑和5歲的孫子巴桑在院子的草地上正玩著游戲,地上擺著一堆洛桑手工做的木制玩具,雖不算精致,但是巴桑卻當寶貝收藏。洛桑是村裡的老黨員,他告訴記者,小時候沒有讀書是他的遺憾,藏文也隻會寫自己的名字。“那時候我告訴自己,就算家裡條件再苦,也要讓孩子們去讀書。”洛桑說,現在幼兒園已經建到了村裡,從現在到高中上學都是免費,上下學還有班車接送,“現在教育環境這麼好,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圖為米林縣派鎮日出時分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與加拉白壘峰景觀。 何蓬磊 攝

  圖為米林縣派鎮日出時分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與加拉白壘峰景觀。何蓬磊 攝

  6日上午,羅布多杰家裡和平時一樣,他在后院忙著趕牛上山吃草,小兒子在媽媽的懷裡撒嬌不肯鬆手,女兒在客廳忙著煮酥油茶、收拾房間……見到記者一行,他雖略顯羞澀,但幾句話下來,也忍不住打開了話匣子,他端了茶碗坐過來和記者聊起了現在的生活。

  羅布多杰現在住在丹娘鄉桑巴村,“我其實是隔壁丹娘村人,父母也在那邊住。”想起2007年剛來到桑巴村的情景,回憶一下涌上心頭。“那時候村裡沒有像樣的馬路,一下雨泥巴能裹到膝蓋,沒有雨鞋的話,最好別出門。”

圖為現在已經通車的魯霞大橋。 趙延 攝

  圖為現在已經通車的魯霞大橋。趙延 攝

  桑巴村和丹娘村中間隔著一條雅魯藏布江,“那時候村裡連像樣的路都沒有,更別說橋了。”羅布多杰告訴記者,每次回家探望父母過江需要搭乘渡船,而且都要看天氣出門。如果天氣好,可以一早順利出去,如果下午不能在5點鐘之前趕回來,那就需要在外留宿一晚。“因為一到下午江面風大、水流湍急,貿然過江很容易發生事故。”

  “如果不搭渡船,步行繞路要多走一個多小時。眼看八一(現巴宜區)就在江對岸,可就是過不去。”與羅布多杰也有同樣經歷的色格,來自丹娘鄉魯霞村,“那時候出行很被動,運營渡船的也不是本村人,隻要他們不出船,我們就哪都去不了。”

圖為林芝米林縣丹娘鄉桑巴村羅布多杰一家在院內的草地上過林卡。 何蓬磊 攝

  圖為林芝米林縣丹娘鄉桑巴村羅布多杰一家在院內的草地上過林卡。何蓬磊 攝

  色格介紹,2013年10月,魯霞大橋正式開工建設。他回憶,通車時,看著昔日的渡口如今變成寬闊的大橋,全村的人為之歡呼。大橋拉近了周圍村子與縣城及巴宜區的距離,讓大家的出行更自由、便捷。

  不僅橋通了,整個丹娘鄉的鄉道、村道都實現了黑化、硬化,變成了柏油馬路。

  “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桑巴村大力發展旅游業。”羅布多杰告訴記者,村裡之前有建檔立卡戶14戶51人,為了助他們早日脫貧,村委會將目光鎖定在了旅游上。“路通了,游客進出這裡也很方便。”

航拍米林丹娘佛掌沙丘景點。 何蓬磊 攝

  航拍米林丹娘佛掌沙丘景點。何蓬磊 攝

  據悉,在米林縣政府和有關單位的幫助扶持下,2017年桑巴村建立了精准扶貧短平快項目——丹娘佛掌沙丘景點,並將佛掌沙丘前三年的經營權轉包給旅游公司,其中20%的資金用於專項扶貧資金,在景區內設4個民族特色商品售賣亭,由村裡的建檔立卡戶經營。同時,該村2020年爭取資金48萬元(人民幣,下同)建設村集體經濟農家樂,打造集餐飲、購物(土特產)、旅游風光、休閑娛樂、民俗風情為一體的多元化旅游產業。

圖為林芝米林縣丹娘鄉桑巴村羅布多杰和家人一起喝酥油茶。 趙延 攝

  圖為林芝米林縣丹娘鄉桑巴村羅布多杰和家人一起喝酥油茶。趙延 攝

  2020年該村集體收入達22.3萬元,人均獲得集體分紅1200元,人均收入16933元。“一個人富,不算富。能帶一群人富,才是整個村子富起來了。”現在擔任桑巴村村委會主任的羅布多杰說,現在在全村的努力下,大家的日子都慢慢好轉起來,讓西藏這個小小的邊境小康示范村煥發了蓬勃的生機。

  如今,西藏大力發展庭院經濟,讓林芝每個村子家家戶戶門前屋后瓜果飄香。雖然已經入冬,但是林芝老鄉家中的水果盤從未空著,採摘一顆自家收獲的蘋果,咬一口輕嘗,汁水充溢口腔,感覺格外香甜。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