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援藏:“和美教育”伴“雪域雛鷹”成長

蘇雁 劉曉洺

2021年01月04日11:1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原標題:智力援藏:“和美教育”伴“雪域雛鷹”成長

  2020年12月26日,江蘇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學舉行建校35周年發展大會。“和而不同,藏漢情融”和美文化展示活動令人關注。在此次活動上,龍城藏文化體驗中心揭幕。經典文化長廊、漢藏歷史故事展示,藏餐藏服體驗等體驗板塊,讓人們身臨其境走進雪域高原,感受漢藏文化交融的無窮魅力。

  多年辦學實踐中,常州西藏民族中學始終秉持“和而不同,藏漢情融”的辦學理念,以多維度的“和美教育”培養西藏學生開放包容的心態及高度的民族認同感,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無聲。

  常州西藏民族中學是江蘇省為落實國務院“智力援藏”精神所成立的首批內地西藏學校之一。自1985年以來,每年有約150名學生從西藏自治區來到常州學習,三年后再回到西藏統一中考。35年來,學校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4000多名人才,在建設西藏的各條戰線上發揮著骨干作用。

  學校實施“全員育人導師制”和“漢藏家庭結對”,用濃濃的愛滋潤遠離家鄉的孩子們的心田,以“和美文化”伴隨來自雪域高原的“雛鷹”茁壯成長。

  “全員育人導師制”規定每位授課教師與10至12名藏族學生結對。“每個西藏來的孩子都有‘四個爸媽’。”常州西藏民族中學副校長毛平說,“班主任、生活老師還有結對的‘常爸常媽’,都待這些孩子像自己的子女一樣。”

  “漢藏家庭結對”至今已持續10年,參與結對的孩子共計1270位。長江頭尾的兩個家庭融和成一家人,親情在孩子們畢業后仍繼續深化。藏族學生旦增塔青在日記裡寫道:“我在常州有個家,這裡有我親愛的常爸常媽。一大桌豐盛的飯菜、漂亮的生日蛋糕和全家人齊唱的生日歌讓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心裡有一塊軟軟的地方被不斷撞擊著、撞擊著。我從沒和您說過我的生日啊!我也從沒想過,在千裡之外的異鄉,有人記著我的生日。這件事讓我永生難忘!”

  校本課程是實施“和美教育”的主陣地。常州西藏民族中學根據藏族學生的特點,自主編寫了內地民族班德育綜合實踐活動教材《和美社會》和《五個意識讀本》。《和美社會》分學段編為三部分,內容層層遞進、不斷提升。七年級為“我的班級”“我的學校”“我的家鄉”,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了解漢藏文化﹔八年級為“我們的國家”,培養學生包容開放的文化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國家認同感﹔九年級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世界”,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開放胸懷。《五個意識讀本》圍繞國家意識、法制意識、民主意識、文明意識、感恩意識設計了精彩的小故事,深入淺出、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夢想課程是該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寓教於樂帶領學生“去遠方”。學生們選定一個城市,在有限的預算內設計旅行計劃,由此認識祖國的山川湖海、風物景觀。西藏班教師邵雯燕告訴記者:“今年有一支隊伍選擇了哈爾濱作為目的地。剛開始討論時,大家首先想到當地美食,我們引導學生從氣候、歷史、社會等角度認識美食。大家又由美食聯系到建筑,在研學建筑時發現哈爾濱具有少數民族特色,因此又探究了藏族與哈爾濱少數民族的文化異同。”

  獨具特色的和美文化游學課程,則讓孩子們開闊眼界、提升文化認同。很多學生畢業多年后回憶初中生活,仍對游學課程念念不忘。春季體驗常州創意文化,夏季尋訪孔孟故裡,秋季游學江南園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冬季開展各民族風俗文化知識競賽。“登頂泰山的那一刻,我們領略了課本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在孔廟孔林,我們進行了研究性學習,加深了對儒家文化的了解。”談及游學孔孟故裡、登泰山的經歷,學生們記憶猶新。

  “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與祖國密不可分。”正在常州西藏民族中學讀初三的學生旦增稔倩,即將升學回到西藏,兩年多來在常州的學習生活使她思想更加成熟,對未來的規劃更為清晰。“我在書中讀到過很多醫生的感人故事。而給我觸動最深的,是今年疫情期間,白衣天使們為國家戰疫做出了英勇無畏的奉獻甚至犧牲。我的‘常媽’就是一名婦產科醫生,我想報考醫學專業,和‘常媽’一樣,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