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咩……”冬日裡,崗巴縣31家養羊合作社存欄的15萬余隻羊叫聲此起彼伏。
“崗巴”藏語意為“雪山附近的村落”,巍巍雪山造就了崗巴縣獨特的水土,孕育了遠近聞名的崗巴羊。但是,在這片平均海拔4700米的土地上,脆弱的生態環境、粗放的牧業生產,一度成為廣大牧民群眾通往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瓶頸制約。
如何正確處理好保護生態和富民利民的關系?崗巴縣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今年以來,崗巴縣以農牧民合作社規范提升為契機,以崗巴羊養殖繁育為抓手,主動融入珠峰藏系綿羊產業鏈、利益鏈、價值鏈,探索系統、集成、整體推進農牧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方法和路徑,構建激勵約束相容、多方共同參與的政策支持體系,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交出了一份生態美、產業興、群眾富的喜人答卷。
黨建引領,讓組織活力賦能發展動力
崗巴縣高寒、鹼性水、礦物質豐富的自然環境,讓羊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等特點,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膻味、食后不易上火,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人入社、羊入圈、地流轉、勞轉移”,循著自治區、日喀則市的工作思路,崗巴縣委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強化頂層設計、成立工作專班、充實工作力量,牢固樹立“考黨建就是考合作社、考合作社就是促脫貧”的理念,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脫貧優勢,大力推動珠峰藏系綿羊產業向更低投入成本、更高產出效率、更多品牌附加值、更緊密產業鏈條、更穩定質量水平、更協調資源承載的高質量發展方向加快轉型,實現了畜牧業“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發展目標。
在孔瑪鄉德慶村,溫暖如春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內,一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宣講活動正在開展。脫貧戶普赤聽得認真、不時鼓掌。聽完宣講,她告訴記者,除了這種集中宣講,各級黨員干部多次去她家,講解政策、解決困難。今年,她將28隻綿羊都入股到了合作社。“黨員干部們干事公平公正,將黨的好政策真正送到了家門口,加入合作社,放心更舒心。”普赤笑著說。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崗巴縣各級黨員干部紛紛行動起來,形成了“縣級領導點對點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科級干部督促抓、鄉村干部一線抓”的工作格局,培育壯大、規范提升養羊合作社,促進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目前,崗巴縣新建養羊合作社圈養基地19個、改造提升8個,5個村加入龍頭企業日喀則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同時,29個行政村2368戶、10135人全部加入當地崗巴羊合作社,實現村“兩委”班子成員、農牧民黨員、邊緣戶、貧困戶、殘疾人入社率100%。
創新驅動,讓科技效能迸發綜合效益
“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崗巴鎮門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尼扎,在市縣兩級職能部門的組織下,兩次組團赴內地參觀考察后,感慨地說。
如今,崗巴縣上下都充分認識到,集約化是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方向,發展優質的家畜品種是基礎,飼草料生產供應是關鍵,科學技術是手段,產業化是出路。有了“龍頭企業+養殖基地+合作社+農牧民”這個大舞台,現代畜牧業的良種、良舍、良料、良醫、良法就有了配套實施的廣闊空間。
高品質的母畜群體是養殖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崗巴縣積極優化母畜群結構,建立母畜群按等級、年齡和生產階段分群管理制度,打破母羊季節性繁殖的限制,充分發揮母羊繁殖生產潛力,建立母羊“兩年產三羔”的快繁技術,調整育肥出欄時間與市場需求同步,建立育肥肉羊的“四季均衡化生產”模式。
“畜牧發展,良種為先。”崗巴縣積極協調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等多方力量開展技術服務和科研攻關,實施了“特色家畜崗巴羊選育與健康養殖技術集成示范”等科研項目,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選育、推廣適應生產發展和市場需求的珠峰藏系綿羊良種。
在位於龍中鄉查那村的崗巴縣珠峰藏系綿羊原種羊基地,60歲的冶建國和27歲的瓊是一對“黃金搭檔”。冶建國是日喀則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專門從青海省聘請過來擔任基地負責人的養殖專家,而土生土長於查那村的瓊已經成為崗巴縣重點培養的技術人員,擔任基地負責人冶建國的助理,協助管理基地98個羊圈中的1.6萬多隻羊。“現在每個月工資有4000元,在家門口上班,還能跟著冶建國學到育種、育肥、防疫技術。”瓊感激地告訴記者。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崗巴縣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有序做好“地流轉”工作種植飼草,有效保護了天然草場,做到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的“雙豐收”。“次仁桑珠家裡30畝地不種青稞了。”面對崗巴鎮瓊修村村民們議論的“新鮮事”,次仁桑珠心中有底。在技術員和黨員干部的引導下,他認識到,現代產業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積極融入產業分工才能提高生產效率和收益。“我們村海拔高,青稞種植效益不如海拔低的地方,但是卻非常適合種飼草,今年賣草就收入了2.4萬元,家裡還留了2萬斤干草,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益卻比種青稞要高。”次仁桑珠的賬算得清清楚楚。
制度保障,讓產業熱度散發民生溫度
合作社好不好,農牧民群眾心裡有杆秤。
看到去年孔瑪鄉黑綿羊農民養羊專業合作社入社家庭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處於觀望狀態的普布旺堆今年主動將家中的11隻羊入股到合作社。“再也不用圍著幾隻羊轉了,也不愁羊賣不出好價錢。今年我外出打工掙了15000多元,年底還能領到合作社分紅,明年我准備買輛運輸車,掙更多錢。”普布旺堆喜笑顏開地說。
合作社作為一種制度化的合作組織,不僅是一個經濟實體,更能產生政治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產業發展、鄉村善治、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脫貧攻堅、守邊固邊等方面發揮著多維功能。崗巴縣在創建自治區級農牧民養羊專業合作社示范縣過程中,通過制度保障,讓養羊合作社與農牧民群眾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一個適合當地實際、吸納眾多農牧民參與、能夠常態長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現代畜牧產業鏈條正在不斷延伸。眼下,該縣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對合作社理事長、飼養員、農牧服務中心人員、鄉村振興專干等人員強化科學養殖、運營管理、規范建設等培訓,有效提高合作社內生發展動力。
傳統牧業的轉型升級,讓更多勞動力解放出來,崗巴縣因勢利導,建立健全勞務輸出轉移就業機制,構建“政府+勞務輸出合作社+村居勞務經紀人+農民工”的組織模式,確保富余勞動力能夠穩就業。該縣按照“400萬元以下技術含量低的項目發包當地合作社”的要求,將總投資2400余萬元的11個400萬元以下項目發包給當地農牧民施工隊、合作社建設。目前,實現轉移就業人數3880人,完成計劃目標的107.77%,勞務創收3928.11萬元,完成計劃目標的126.71%。
新藍圖開啟新征程,新機遇孕育新生機。崗巴縣將進一步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做好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工作,堅持規范與創新並舉、質量與效益並重,建立統一科學的品牌化質量管理體系,將產前、產中、產后多個環節納入標准化規范化管理,穩步做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羊舍標准化改造、糞污處理利用等工作,吸納更多農牧民群眾嵌入產業鏈、共享利益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