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转移就业专项推进组办公室对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项考核。考核情况显示,2020年,西藏自治区转移就业人数和劳务收入均创历史新高,61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劳务创收47.1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01.7%、112.1%。
2020年,各市地在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过程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成效显著。日喀则市规范管理3200余家劳务输出组织,组织化转移就业占比达64%;林芝市对接川藏铁路项目建设需要,137人通过订单定向实现培训后就业,月工资在6000元以上;昌都市通过举办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检验培训成果,营造尊重技能、学习技能的氛围;拉萨市建立131家转移就业基地,吸纳就业1.42万人,实现收入2.13亿元,即实现经营收入分红增收,又解决了农牧民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山南市出台雅砻劳务品牌打造方案,涵盖虱雕雕刻、哗叽编织等群众学习上手快、带动就业强、增收水平高的企业(合作社)。那曲市向青海、深圳等“点对点”转移就业59人;阿里地区选派55名农牧民到河北、陕西参加电子商务培训,通过电商产业带动就业。
2020年,各市地各部门优先稳就业、保就业,各级党委、政府抓就业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劳务输出组织作用发挥突出,农牧民技能培训更加精准科学,劳务品牌创建工作初见成效,农牧民就业增收致富的势头强劲,有组织转移就业规模稳步壮大,区外就业局面逐步打开,体力型就业正逐步转向技能型就业,为顺利完成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