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便民警務站愛民工作:有求助,義不容辭 有需求,隨時在身邊

張黎黎

2020年12月10日09:54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原標題:西藏便民警務站愛民工作小記:有求助,義不容辭 有需求,隨時在身邊

  “有困難就找便民警務站!”寥寥幾個字,卻一點都不“簡單”,它背后承載著的是群眾對民警的信賴、贊譽以及認可。

  全區每一個便民警務站,都是一個個守護安寧的“堡壘”、守望平安的“燈塔”,讓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更有可觸感。

  見警率=安全感

  “全區便民警務站建立后,根據轄區工作任務實際,警務站每天對黨政機關、學校、醫院、車站、網吧和出租房屋等場所多次進行治安巡查,全面准確掌握轄區治安狀況,及時發現處置異常情況。”西藏自治區公安廳治安管理總隊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警務綜合化、防控全時化、警力街面化、覆蓋網格化、服務便捷化”的總體工作要求,各警務站除認真開展“八項職能”工作外,還擔負了巡邏防控主力軍的重任,對城區街道、各類場所、重點部位開展24小時不間斷巡邏,形成了汽車、摩托車、徒步相結合的嚴密巡邏防控網,大大提升了對路面犯罪的發現率、控制率、打擊率,提高了街面見警率,有效預防了各類街頭犯罪,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今年11月,那曲市申扎縣甲仁路警務站轄區內的博翔時代廣場連續發生三起盜竊案件,群眾反響大,影響惡劣。案發后,便民警務站民警第一時間介入調查,通過對各類線索進行梳理,初步確定臨時住在縣城內的14歲少年次某有作案嫌疑。

  為獲取直接証據,警務站民警利用入戶走訪的機會,在嫌疑人次某家中查獲盜竊的鞋子、衣服,立即對其進行了抓捕,並為此系列盜竊案后續的順利偵破提供了突破口。

  類似的撬門扭鎖、店鋪盜竊、電動車失竊等侵財類案件,直接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影響群眾對公安機關的滿意度。便民警務站力爭做到每起案件逐一上門回訪,認真勘查現場,做好勘查記錄,為打一個、挖一串、清一片的民生類案件做好相關基礎工作。

  利民=真心換民心

  轄區有大小之分,但服務群眾的心卻沒有厚薄之別。遍布全區各大街小巷的便民警務站,始終堅持愛民、為民、便民、利民、安民,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每個便民警務站門外都設立了便民箱,裡面放著打氣筒、鉗子、螺絲、止痛藥等便民工具、藥品,還設有便民椅、便民飲水機等。這些設施的投入使用,讓群眾多了幾分便利感,拉近了群眾與警察之間的距離。

  隨著冬季來臨,拉薩的氣溫驟降,但為了城市的整潔、衛生,環衛工人依然早起晚歸地清掃大街小巷。為減輕環衛工人的工作負擔,拉薩市一中便民警務站負責人組織站內民(輔)警,積極幫助環衛工人打掃轄區馬路邊上的樹葉,清洗公廁,清理樹枝,使他們感受到民警的關愛與溫暖。

  同樣的溫暖也在拉魯濕地警務站傳遞。當警務站民警將一杯杯熱騰騰的奶茶送到轄區環衛工人手中時,環衛工人暖暖地笑了:“特別感謝你們,能喝到這樣的熱奶茶,很暖心。”

  便民警務站就是這樣把轄區當成家,視群眾為親人,用強烈的責任心、持久的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服務群眾,用一片片真心溫暖了民心,更換取了信賴。

  救助=“我們在,別怕!”

  “警察同志,我需要你們的幫助。”2020年4月6日中午,孫某急匆匆地走進日喀則市桑珠孜區15號便民警務站。

  經了解,中午1時許孫某乘坐出租車,因粗心大意將隨身攜帶的袋子遺落在了出租車上,袋子內有錢包、牛肉干、身份証和社保卡等物品。接到求助后,15號便民警務站立即組織民(輔)警,帶著孫某前往上車地點進行確認,隨后調取路面監控,經過3個多小時的排查后,成功辨認其乘坐的出租車車牌號,並立即與出租車司機取得了聯系,很快找回了孫某遺失的全部物品。拿到失而復得的物品,孫某激動地連聲道謝。警務站民警則說:“群眾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

  2020年8月26日下午6時許,那曲市索縣色曲警務站接到群眾報警稱,警務站斜對面茶館有人暈倒,請求出警救助。警務站民警迅速趕赴現場,發現土某暈倒在地,神志不清。民警立即將其送往醫院,經醫生搶救,土某慢慢蘇醒。原來,土某患有癲癇病,一年不定時發作2到3次,此次幸虧被警務站民警及時送往醫院救治,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有求助,義不容辭﹔有需求,隨時在身邊。像這樣的小故事,在便民警務站多的數不清。 

(責編:旦增卓色、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