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那縣勒布溝,層林疊翠、雲霧繚繞,景色十分美麗。坐落在景區內的勒門巴民族鄉,充滿藏式風情的房屋建筑林立路旁,干淨整潔的道路兩邊種滿了花花草草,迎面而來的百姓也是笑靨如花。
今年63歲的古如,是勒布溝裡土生土長的人,對他而言,最喜歡的就是坐在家門前,看山看水,看兒孫們玩耍。
眼前的河水清澈如玉,山上的樹木蔥蔥蘢蘢。“家鄉越來越美了!”古如感慨道:“再往前數幾年,這裡的房子都是破舊的,泥濘的小路上還有不少垃圾。”
經過房屋改造、道路修建以及村(居)環境提升,如今的勒布溝裡,水泥路、柏油路代替了黃泥路,戶廁改造、垃圾污水集中處理,讓空氣中隻留存著植物的自然清香味,一批批富有特色的民居也得到了修葺和保護。
家鄉不再是以前的家鄉,變得更讓人離不開了。
“以前,村子裡的人想要致富就隻有走出大山去闖蕩,但是現在,我們不需要走出去,依靠著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就能給村子裡帶來金山銀山。”勒門巴民族鄉勒村村委會副主任多布杰介紹,近幾年,利用鄉村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村裡大力發展起了文化旅游產業和茶產業。每年春夏季節和倉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節,就會有不少游客前來賞玩,依靠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勒布溝的百姓家家吃上了“旅游飯”,走上了“富裕路”,過上了“新生活”。
曾經是茶廠理事長的古如,如今退休在家也開起了商店和旅館。他說:“近幾年的生活變化可大了,小康村建設讓我們住上了新房子,享受到了便利的醫療條件,孩子們也能就近就便上學了。2018年,我們這裡還連上了國家電網,再也不用自己發電了。靠著旅館和商店,每年還能給家裡帶來好幾萬的收入,日子過得是越來越愜意了。”
百姓富了,鄉風文明了。“過去上山砍柴,隨手亂扔垃圾的壞風氣都沒有了。百姓們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恨不得林子裡的樹更多一點,生態更好一點,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游玩。”多布杰的一番話,講出了許多百姓觀念的轉變。
如今的勒布溝,實現了從生態資源到生態資本、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的轉變,一幅生態宜居、充滿生機、人人向上的新農村景象展現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