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雪域高原,和風順暢,陽光充足,山谷田間彌漫著青稞的芳香。
索朗旺杰騎著摩托車從縣裡回來。“到了秋收的季節,我請假回來幫家裡人收割青稞。”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在縣裡的一家公司工作,成為“領工資”的人。
41歲的索朗旺杰是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農民,家有四畝地,這曾是他生活的全部來源。
“青稞給自家人吃,剩下的當飼料。現金收入靠外出打工,一年下來隻有幾千塊錢。”他說。
白朗縣委書記陳昊說,長期以來,當地主要依靠傳統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輸出創收,生產效益低下,處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階段。
2015年底,白朗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1946戶9237人,其中因“缺技術、缺生產資料、缺資金”致貧人口佔60%,貧困發生率高達19.3%。
為了給老百姓找到脫貧路子,近年來白朗縣實施7個蔬菜產業扶貧項目,投資6.2億元,推動傳統農牧業向現代化農牧產業轉型。珠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博覽園坐落在白朗縣境內,是日喀則市傳統農牧業向現代化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
記者看到,博覽園內的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每座大棚門前挂著牌子寫著果蔬品種和管理、技術、種植人員姓名。大棚裡,有些農民在採摘蔬菜,有些在清理秸稈准備換新茬。
索朗旺杰在這兒工作一年多,主要負責給果蔬和花卉澆水,閑暇時跟著內地來的技術人員學習種植果蔬和花卉方面的技術。
“我很滿意現在的工作,不僅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還可以學習技術。”索朗旺杰說。
據博覽園的負責人孟德利介紹,近年來,博覽園通過新品種和新技術引進推廣、全程技術服務、訂單式銷售等方式帶動白朗全縣蔬菜產業發展並輻射周邊縣區。截至目前,項目吸納當地用工16500人次,兌現工資1700萬元。
此外,在白朗縣優惠政策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當地大學生返鄉從事蔬菜種植業,格桑旺姆就是其中一員。
2018年,她從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回到老家,與姐姐德吉卓瑪一起種菜創業。
在政府的支持下,姐妹倆新建13座大棚種菜,並在縣裡開起蔬菜銷售店。“一個月收入能達到1萬元到8萬元,年收入平均在20萬元左右。”妹妹格桑旺姆說。
白朗縣於2017年底順利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底全縣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今,白朗縣年楚河生態農業長廊沿線26個蔬菜生產基地實現穩定量產,七彩庄園、中農聖域、珠峰農業分片區打造的萬畝果蔬產業園已形成三個果蔬核心區﹔已有2萬畝蔬菜種植區通過無公害產地認証、32個果蔬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証。農業經濟效益成倍增長,農民的生產觀念也漸漸轉變。截至目前,全縣7000多農戶中3000多戶參與蔬菜產業發展,年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