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達瓦次仁:那段騎馬下鄉的歲月很溫暖

2020年09月11日11:06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原標題:“老西藏”達瓦次仁:那段騎馬下鄉的歲月很溫暖

  圖為達瓦次仁接受記者採訪。記者 唐啟勝 攝

  因為共產黨來了西藏,我的命運才得以改變。1955年,12歲的我被送到了中央政府在拉薩的干部學校學習。4年時間裡,學校安排我們學習了語文、數學、藏文三個科目。那段時間我們都過得很充實,每個人都盡情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

  4年后,我已經能用流利的漢語進行交流了,也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識積累。后來,我被派到拉薩市北城區,給解放軍當翻譯,協助他們開展工作。當時的拉薩分為4個城區,后來合並整合為現在的城關區。

  1959年3月,原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上層反動集團發動武裝叛亂,解放軍協助開展平叛工作。我清楚地記得,解放軍在叛亂分子家中收繳財物時,會將糧食、家具、衣服等分給在貴族家當差的農奴。分到東西的他們非常高興,因為這些東西在以前是他們一輩子都不敢奢望的。

  叛亂平息后,中央政府決定加強西藏的建設力度,我自願申請到當雄縣羊八井區工作。羊八井海拔較高,條件艱苦,我們到那后連一個像樣的辦公場所都沒有,隻好找了幾間空房子,收拾出來當作臨時辦公室。

  在羊八井工作期間,我有幸認識了來自湖南的陳典章書記,並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段友誼始終伴隨著我后來的工作、生活。也正是在他的影響、鼓勵和幫助下,才讓我逐步成長起來。

  陳典章是當時的共青團羊八井區委書記,羊八井區副區長,為人謙遜,工作認真,對藏族干部群眾非常親切。在羊八井,我們共同工作生活了5年。5年的朝夕相處,培養了我們兄弟般的情誼。

  當時的當雄縣羊八井區氣候條件惡劣,一年中大部分時候都是寒風大雪。風吹石頭滾、下雪齊腰深。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我們三分之二的工作時間都是騎著馬下鄉,深入到群眾中去。

  那時候下鄉工作,紀律要求嚴明,干部必須要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商量,保持良好的干群關系。每次下鄉,我和陳書記都會帶一些大米,到最貧困的群眾家中借宿,然后把大米交給借宿的這家人,一是解決我們自己的吃飯問題,二是讓他們也改善一下生活。達卓家就是我們經常借宿的當地群眾之一。在那個年代,物資緊缺,難得吃頓飽飯。每次我們去達卓家,她都非常高興,總是開心地握著陳書記的手,把我們領到家裡。達卓家的孩子們更是開心得不得了,因為我們的到來,意味著他們又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米飯了。

  一次下鄉途中,我因感冒發燒,全身乏力。刺骨的寒風中,陳書記怕我病情加重,堅持脫下自己的外套給我穿上。他說:“必須穿上,照顧好你們,也是我的工作。”看著他被凍得通紅的雙手和臉頰,我很是感動,對他充滿了感激。

  無論在哪個行業、哪個崗位,我都堅信隻有民族團結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1980年,我被調到當雄縣擔任縣委副書記、縣長,每年建軍節,我們都會舉辦雙擁座談會,組織干部群眾慰問官兵。我們常常給官兵送酥油、牛肉……他們也會回贈我們大米和面粉,遇到困難大家互相幫助,關系非常融洽。每年藏歷新年,我都會叫漢族同事到家裡過年,一起動手和面、剁餡,我教他們做藏式包子,他們教我包餃子。至今,我都很懷念那段時光。

  2001年,組織批准我退休,我在拉薩定居。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退休干部,我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西藏的發展、為促進民族團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於是,退休后我又當了9年的校外輔導員,經常到各個學校講新舊西藏對比和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孩子們要從小樹立愛國情懷,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像珍愛眼睛一樣珍愛民族團結。(記者 索朗瓊珠 次仁片多 唐啟勝 整理)

  個人簡介:

  達瓦次仁,男,藏族,1943年12月出生,西藏山南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5年,在拉薩干部學校學習,1959年3月,被派到拉薩市北城區給解放軍當翻譯。后響應組織號召報名去當雄縣羊八井區工作,先后擔任共青團當雄縣羊八井區委書記,羊八井區副區長,當雄縣納木湖區委書記,當雄縣委副書記、縣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拉薩市審計局黨組書記,拉薩市城關區委常委、城關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等職務。2001年經組織批准退休,現居住在拉薩安享晚年。

(責編:次仁羅布、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