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與對話——涉藏國際傳播雲論壇”舉行

創新表達方式 增進相互了解

王莉

2020年09月07日10: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交流與對話——涉藏國際傳播雲論壇”舉行

  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交流與對話——涉藏國際傳播雲論壇”4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尼泊爾、德國、日本等國的專家學者共同就涉藏國際傳播的現狀、創新表達方式等議題通過視頻在線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

  如何更好地增進中外相互了解,講好中國西藏的故事,展現西藏新發展,讓世界了解真實的西藏是與會學者們熱議的話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認為,中國的跨文化傳播實踐和研究正進入一個新階段。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表示,應加強中國立場出發的新型藏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

  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吳喜以涉藏生態報道為切入口,闡述了對新時期涉藏國際傳播的思考。中華女子學院院長劉利群聚焦西藏婦女議題在國際傳播中的特殊價值,就如何挖掘運用國際化的敘述方式講述西藏婦女發展故事提出見解。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兼西藏民族大學副校長張樹庭建議在長期、系統、有序、動態的基礎上,整合資源,挖掘非官方交流潛力,提升涉藏國際傳播效果。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指出,應該設計出“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立體傳播管道,實現全媒體傳播,並注重與國際組織合作開展活動。

  德國作家、自由撰稿人史岱帆·舒曼在論壇上展示了他在中國西藏拍攝的反映藏族民眾生活的圖片,並結合旅行中的深刻感受和思考,講述了自己眼中的“西藏印象”。

  與會學者對網絡技術帶給涉藏國際傳播的變化十分關注。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涂凌波從媒體融合的視角探討“互聯網+”對西藏建設的促進作用。日本女子美術大學教授川口吾妻則介紹了5G技術在傳播領域與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來自尼泊爾的尤蓋斯瓦·拉克哈米博士認為,這些年來中國西藏在經濟、社會、教育等各領域取得巨大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應用使西藏人民生活更加便利。“互聯網+旅游”幫助農牧民擺脫貧困,不少人學會利用網絡銷售當地產品﹔小鎮被改造成具有傳統藏族風情的旅游地,家庭旅館業主可以免費獲得關於在線營銷的培訓課程﹔“互聯網+醫療”使農牧民獲得更多醫療衛生保障,北京的醫療專家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與當地醫生進行聯合會診。

  論壇上,專家學者還就涉藏國際傳播中的經典案例進行了交流。旅英作家、導演書雲以《西藏一年》等紀錄片的熱播為例,結合其在西藏創作經歷,對涉藏國際傳播提出見解。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則從人文角度對涉藏紀錄片《極地》作出深入分析。

  “把握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趨勢和規律,共同講好中國西藏故事,傳播好中國西藏聲音,呈現西藏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是涉藏國際傳播的應有之義。”西藏民族大學校長劉凱說。

(責編:次仁羅布、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