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鬆縣曲鬆鎮下洛村有一家小有名氣的小餐館叫“冬夏商店”,每天顧客或是從縣城“不辭辛勞”開車來這裡吃飯,或是打電話訂餐,開車過來取。一個開在鄉村裡的小餐館,憑什麼這麼受“追捧”?
“我們吃過很多餐館炒的菜,但味道都差不多,沒什麼吸引人的。阿佳白瑪卓瑪炒的菜有回到老家才能吃到媽媽炒的菜的感覺,味道很獨特,大家很喜歡。”顧客洛桑旦增說。
走進“冬夏商店”,桌椅排列整齊,衛生干淨整潔,給人以溫馨的感覺。餐館主人白瑪卓瑪正忙著擦桌子、掃地、准備廚具和食材,登記顧客用餐需求。不要看她文化水平不高,干起這些事來,一點都不慌亂,本子上記得清清楚楚,很少出錯。
不過,過去的白瑪卓瑪可不是這個樣子。“那時候,家裡基本沒有什麼收入,感覺日子快過不去了。”白瑪卓瑪說,“多虧國家搞了脫貧攻堅,在鄉、村干部動員下,我開了‘竅’,學了廚藝,開了餐館,脫了貧,過上了幸福生活。”
白瑪卓瑪今年41歲,一家五口人。2015年,白瑪卓瑪的兒子洛桑堅參從床上掉下來摔斷了腿,成了殘疾人﹔婆婆患有白內障,給老人和小孩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
2016年,白瑪卓瑪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白瑪卓瑪的丈夫洛桑達瓦感到臉上無光,有點不服氣。他說:“如果有了一技之長,生活總會好一點。”
2017年,村裡安排洛桑達瓦拜本村群眾洛桑為師,學習木工手藝。靠踏實肯干,他的木工手藝越來越精湛,而且做的木活花式新穎,深受大家喜愛。
而白瑪卓瑪也沒有閑著,養藏雞、種庄稼,在一家人的奮斗下,家庭狀況慢慢有了改觀。
2018年,白瑪卓瑪一家主動申請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白瑪卓瑪和家人合計,開了藏餐館。
“剛開業時,每天隻有五六個人來吃飯。吃完飯,我們都會請他們提意見,然后琢磨菜品,改進味道。慢慢地回頭客多了,生意火了。”白瑪卓瑪說。
光自己琢磨不夠。2019年,洛桑達瓦報名參加了曲鬆縣人社局組織的農牧民廚藝技能培訓。一個月的時間,他感覺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通過分秒必爭地學習、操作、請教,他學到了手藝。回家后,他又把所學教給了妻子。
“外面的大廚我們趕不上,我想來這裡吃飯的大多數人是想換換口味。我們借鑒了現代烹飪方法,同時堅持做鄉村風味,正好迎合了客人們的口味。”談起做飯,白瑪卓瑪的眸子熠熠生輝,他告訴記者,“我以前隻會做面條、炸土豆,通過學習,現在砂鍋、炒菜等一般顧客喜歡的飯菜我都能做出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妻倆每天起早摸黑,從採購到后廚炒菜,從接待、招呼客人到收拾鍋碗,他們都親力親為,把生意越做越好。“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掙1000多元。”白瑪卓瑪高興地向記者介紹道。
與此同時,物價漲了,好多餐館的菜價也漲了,但他們家的菜價一直沒有漲。白瑪卓瑪說:“都是老顧客,大家來吃飯是看得起我們。再說,回頭客多了,收入自然就多了,何必爭一時之利。”
在信守薄利多銷信條的同時,白瑪卓瑪還在豐富菜品種類,做顧客喜歡吃的菜,提高營業額。她說:“靠雙手脫貧致富,甩掉貧困戶的‘帽子’,這樣才能把生活過好。”她的話朴實,卻是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脫貧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