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土旦次旺(中)與尼方警察交流。受訪者 供圖
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普蘭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簡稱“普蘭邊檢站”)有個九號執勤點,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九號界樁處。場地不大,往來的尼泊爾客商和第三國游客卻不少。清點核查邊貿貨物,與兩國邊民和尼方警察溝通,為同事提供翻譯支持,被稱為普蘭“一號翻譯官”的土旦次旺目前已在這工作18年。
圖為土旦次旺(右)到尼方村庄走訪。受訪者 供圖
作為中國、印度、尼泊爾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相互交流的國際性口岸,普蘭口岸聯檢大樓還有一個特別聯合指揮部,普蘭邊檢站民警和尼泊爾駐胡姆拉縣警察定期在此會晤。每次土旦次旺都是“話最多的人”,他可以在藏、漢、尼泊爾三種語言中流暢切換,為雙方人員的順暢溝通發揮作用。
圖為土旦次旺(左)協助檢查員對入境旅客進行人証對比。受訪者 供圖
在邊檢一線奮戰十幾年,土旦次旺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尤其是尼泊爾語水平得到了各方一致肯定,大家都叫他“點把頭”(執勤點業務能力最強的人)。“土旦次旺警官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不僅在工作上,生活中也是。”尼泊爾警察Gir Bdr Rana對他贊不絕口。
但2002年剛參加工作時,隻有小學學歷的土旦次旺不會講也聽不懂漢語。而后他下定決心要學好漢語。
圖為土旦次旺(右)檢查尼泊爾入境便民証件。受訪者 供圖
由於藏語和漢語在發音、語法上有很大區別,有時摸不著頭腦的土旦次旺也會懊惱,“自己難道就這麼差?”但他從未放棄,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一句話一句話地讀,不懂的就追著身邊的漢族同事問,有人甚至都被他“問煩了”。靠著鍥而不舍的勁頭,他終於掌握了漢語。
2003年8月,土旦次旺被安排到普蘭口岸某執勤點工作。那時尼泊爾邊民進入普蘭口岸,中方執勤人員要詳細詢問其姓名、住址、入境目的等相關信息。看到同事用一口流利的尼泊爾語跟尼泊爾邊民交流時,本來以為學好漢語就夠用的土旦次旺傻眼了。
圖為土旦次旺(右)幫助駐地村民。受訪者 供圖
自此,土旦次旺又開啟了“瘋狂尼泊爾語”的學習模式,沒事就拉著出入境的尼泊爾邊民多聊幾句。每次學到新句子,他會第一時間記在筆記本上,反復讀、反復練。無論每天工作有多忙,睡覺前他都要拿出筆記本學上半個小時。
具備一定基礎后,土旦次旺獲得機會參加了上級部門組織的尼泊爾語培訓班。“我們當時都很佩服他,上課時想跟他說句話簡直太難了,學習勁頭沒有人比得了。”談起當時一同參加尼泊爾語培訓班的情況,普蘭邊檢站民警次仁達瓦記憶猶新。
圖為土旦次旺(后)幫助駐地村民。受訪者 供圖
培訓結束后,土旦次旺被分配到了普蘭邊檢站執勤業務科外聯組工作。如今在普蘭邊檢站驗証大廳,他給中尼邊民講解法律法規,維護口岸秩序,忙前跑后的身影已成為一道風景。
但土旦次旺沒有知足,看著越來越多的印度香客在普蘭口岸出入境,他說:“印度人說英語有口音,有時候會英語的同事也聽不明白,接下來我准備自學印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