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時不等人,在農業生產中,勞動者按節氣時令來安排農事。3月16日,隨著春耕第一犁在拉薩翻起濕漉漉的泥土,人們將希望的種子播撒,祈盼豐收。至此,青藏高原也即將迎來一年中氣候最宜人的季節。青藏高原受特殊地理環境、氣候等因素影響,在千百年歷史中,也有了一套獨特的歷法。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按照《西藏天文氣象歷書》上的時間進行安排農事等活動。對於農區老百姓來講,此書中的《春牛圖》則蘊藏了很多玄機。
通過天文觀測台確定播種時間
每年正式春播之前,農區百姓要灌溉田地。通過觀測,今年最佳灌溉時間是3月9日至10日。“春播分為早播、中播和晚播,時間受區域氣候等因素影響。今年早播時間為藏歷1月19日(公歷3月13日)。像3月16日就算是良辰吉日了,但老百姓並不一定在這一天播撒種子,大多會選擇舉行隆重的開耕儀式,圖個吉祥。公歷3月20日,是早播最后的時間。依照歷書上所說,這個時候旱獺開始出來活動了。”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加永澤仁告訴記者,“中播從藏歷2月4日(公歷3月28日)開始,也是西藏大部分地方桃花盛開之時。晚播時間為藏歷3月2日(公歷4月25日)。”
那麼,春播和灌溉時間是如何確定的呢?這或許還要從西藏歷史上曾有的3處天文觀測台說起。
三處觀測台分別位於尼木縣、墨竹工卡縣和羊卓雍措的島上。不過,目前隻有墨竹工卡縣的達普觀測台還發揮著其功能。其余的都已成為歷史。“三處觀測台的觀測方法不同。墨竹工卡縣的達普天文觀測台觀測的是拉薩河以東區域的春耕、灌溉時間,主要看陽光什麼時候透過屋頂的小孔照到地面上。”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一位專家介紹。達普天文觀測台由測孔樓和測光石組成,測孔樓和測光石的距離為29米,在測孔樓西牆面南北方位165度至345度的位置,牆正中間的屋頂上有一個日光出口,每年當太陽光透過測孔樓頂的日光出口照到測光石上,三點連成一條線的時候,就到了春耕、灌溉的時間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觀測台是在原舊址上重新修建的。
《春牛圖》與物候關系密切
每年觀測完,天文歷算專家們要編寫《西藏天文氣象歷書》。這本歷書,對於生活在西藏的老百姓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農牧民根據書中的指導,能夠及時預防自然災害,保護農作物,保護牲畜,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災害的損失等。同時,也是人們安排節日慶祝、婚喪嫁娶等一系列日常事務的依據。
每年編寫的歷書中都會有一幅《春牛圖》,通過畫面,人們就能大致了解這一年的信息。這對於很多農民來說,直觀生動易掌握。
根據天文歷算有關專家介紹,《春牛圖》是從漢歷傳過來的,與物候關系密切。與農歷比較大的差別是,藏歷產生於氣候特殊的高原地區,因此為適應當地氣候特征也有一些特別的地方,它並沒有採用簡單的歲月平分法,而是依太陽所在位置定點進行推算,將數據與藏族地區各類鳥獸草木變化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確定節氣和季節劃分。
所以,藏歷雖然也劃分了春、夏、秋、冬四季,但同時又根據地域獨特的氣候特征形成了六季劃分法,即春、后春、夏、秋、冬、后冬。從整體觀察,整個西藏冬季最長,春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夏季最短﹔部分高寒地區,甚至無夏季,春、秋二季連接在一起。
每年的《春牛圖》都不一樣
如果注意過往年的《西藏天文氣象歷書》,會發現每年的《春牛圖》都不一樣。
“一般來說,牛頭、四肢、身體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含義。牛尾巴的方向也是有寓意的。圖中的牧牛人分老年、中年和兒童三種,各自的服飾、發型、姿態也傳遞著不同信息。”天文歷算專家次多介紹。
翻開2020年《西藏天文氣象歷書》,記者發現《春牛圖》中牛的身體呈藍色。“藍色,代表水,說明今年藏區全年總體降水量比較好。從書中介紹來看,今年從藏歷5月21日開始,藏區會開始進入雨季。”加永澤仁介紹,“再看一下牛角、牛耳朵和牛尾,是紅色的,五行中紅色象征火,代表干旱。所以說,今年的降水並不均勻。”
再看看春牛肚下方數值是11,代表今年農作物成熟時間要比往年早一點,提示農區老百姓要早早做好豐收的准備。當然,在專家們看來,這代表今年更適宜早播和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