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农业银行】班公湖畔的边境银行 为乡村振兴“贷”来活力

谢牧
2021年09月02日10:2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班公湖畔的边境银行为乡村振兴“贷”来活力

  图为航拍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贡嘎来松 摄

  沿着国道219一路前行,距离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1500多公里外的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可看到刻在山体上的日土岩画,狩猎、放牧、农耕、舞蹈等内容被生动呈现,这些图案真实地反映了日土县古代游牧民族曾有的生产、生活场景,是西藏自治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斗转星移,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1957年新藏公路建成通车,日土县作为新疆与西藏之间的咽喉驿站,随即迈上发展“快车道”。如今的日土县今非昔比。飞奔在公路上的汽车、房屋整齐的村落、干净的柏油马路,绘就了一幅崭新的画卷。

  图为农行日土县支行工作人员为村民宣讲贷款政策。贡嘎来松 摄

  农行搭建致富桥,带头奔向新小康

  在日土县的一家羊绒加工厂里,村民土旦群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月收入2000元(人民币,下同)的驾驶员到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达300万元的地方龙头企业代表的故事。糌粑是藏族民众最重要的主食,在与糌粑的“朝夕相处”中,土旦群培动了开一家糌粑加工厂的念头,却苦于没有足够的存款建设厂房和购买设备。

  2013年,中国农业银行日土县支行(以下简称“农行日土县支行”)的工作人员下乡宣讲,土旦群培借机了解到惠民金融政策,通过与工作人员的对接,顺利申请到了10万元的贷款,开办了糌粑加工厂。

  “糌粑产品上市后,农行又帮我把产品放到网上销售(农行掌银兴农商城),现在糌粑销量很好。后面我的贷款额度又提高了。”土旦群培说,“在开办糌粑加工厂之后陆续开了羊毛加工厂和藏香加工厂,产品销路都不成问题,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

  为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农行日土县支行多措并举,有效解决农牧区群众、小微企业融资“难”“慢”“低”等痛点,满足小微客户融资需求,支持了许多像土旦群培这样有创业想法、有致富意愿的本地农牧户,以点带面,推动农牧民整体增收致富。

  图为农行日土县支行工作人员在甲岗村进行金融政策宣讲。贡嘎来松 摄

  践行富边兴藏、金融戍边的庄严承诺

  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日土县,是重要的边境县之一,农行日土县支行在做好业务经营的同时,还肩负着金融戍边的重任。

  甲岗村是日土县边境小康示范村,2010年前,甲岗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牧业,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村民元旦顿珠说:“前几年看到村里有人买了车跑运输收入不错,就通过农行贷款买一辆车跑运输,现在收入增加了,可贷额度也提高了,前不久用贷款买了出租车,现在在阿里地区开出租车,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随着收入的提升,村民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据农行日松营业所客户经理德巧杰介绍,长期以来,甲岗村村民和农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村民还款意愿强、信誉好,随着可贷额度的提高,在2018年7月,甲岗村被农行日土县支行评定为“钻石卡”村,成为日土县和阿里地区的首个钻石卡村。

  守护“世界屋脊的屋脊”,用行动践行使命

  有着“世界屋脊中的屋脊”“百山之祖”之称的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终年低温严寒,年平均气温不足零摄氏度,夏季极为短暂,冬季漫长且严寒。

  在2010年阿里昆莎机场通航前,从日土县到拉萨市的路程绝大部分均是土路,许多外来工作人员至少需乘车7到10天才能到达,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和突如其来的冰雹等极端天气屡见不鲜,高原上漫天的黑云与远方的地平线连接为一体,给人极大的压迫感,全程的高海拔路段加上长时间的乘车颠簸,几乎每个到日土来的人都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农行宣传海报

  农行日土县支行的29名员工,绝大部分都是“90后”。大堂经理格桑曲扎在日常工作中,会主动询问每个走进银行的客户需要办理的业务,“许多客户都是骑着摩托车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对客户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提问、第一次办理业务,所以我都会很耐心地解答他们的提问,尽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暖心服务”。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行日土县支行的员工们走遍全县大大小小的村子,凭着把服务三农每一件小事干好的执着和坚守,选择扎根雪域高原。2019年,该行组织辖内四家网点深入日土县3乡、8村对1636户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对贫困户贷款需求进行多次摸底调查,为金融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当地农牧户的三农户均贷款从2015年的不足2万元跃升至2020年的5万元。截至2020年底,农行日土县支行为全县569名建档立卡户累计发放贷款2393万元,余额1312万元。

  农行日土县支行行长土旦说:“在我们县支行虽然没有大事,但是把服务三农这些小事做细了、做好了,大事也就完成了。”

(责编:旦增卓色、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