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班戈牧民:牧区深处飘扬幸福欢歌

万靖 张晓明 谢伟 赵书彬 王晓莉 张宇

2020年07月21日11:0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原标题:牧区深处飘扬幸福欢歌

  6月的暖阳,给海拔4750米的班戈县普保镇增添了生机。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穿过绿意盎然的草场,潺潺环绕着普保镇多尔格村。

  漫步在如画卷般铺开的草地上,视野豁然开阔,整洁宁静的小村庄尽收眼底。记者一行向袅袅炊烟处走去,迎面的微风送来欢快的音乐和阵阵欢声笑语。

  “快请进屋坐。”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村民古如坚参按下音乐暂停键,快步走上前,邀请记者一行来到里屋,递过热茶,大方热情地说,“这几天,我们村文艺演出队编排了一段新舞蹈,闲着没事我们就在家练练。”

  伴着一杯杯香醇的酥油茶,古如坚参讲起了他们家的致富故事……

  实现“安居梦”

  “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这是古如坚参昔日住房的真实写照。以前,一间不到50平方米的泥土房,住着古如坚参一家7口人,狭窄拥挤、破败简陋的居住环境,催生出古如坚参对“安居”的渴望。

  但面对家里的现状,古如坚参一筹莫展。除去年迈的父母、2个年幼的孩子,家里只剩下他、妻子和妹妹3个劳动力。一整天的时间都花在放牧上,每天起早贪黑忙碌,也仅仅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当时,古如坚参家里一年的总收入不到6千元,“凭家里的经济收入,建新房是不可能了。”古如坚参说。

  2006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实施的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帮助古如坚参一步步实现了“安居梦”。

  “通过国家补贴和银行贷款,当时我们一分钱没出,就修起了现在住的这个房子。”2008年,古如坚参对旧房子进行了修缮,并在一旁新建了两间60平方米的砖房,围成了藏式独家小院,“没有政府实施的安居工程,我都不敢想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同时也激励着古如坚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总是能从我们最需要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入手,为我们带来福音,我坚信只要跟着党的步伐走,我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追逐“小康梦”

  2012年6月,随着普保镇多尔格村牧业经济合作社的成立,古如坚参一家的生活迎来了转机。

  合作社成立之初,古如坚参就将家里的47头牦牛、113只绵羊、19只山羊全部以牲畜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运营;同时,他和妻子还申请在合作社挤奶、放牧,以劳力入股。“以前自家放牧,耗费的精力多,经济效益还小;现在,加入合作社后,不但能通过牲畜入股分红,投入的劳力还能增加收益,致富有了门路,我和妻子干起活来也更有劲了。”古如坚参说。

  随着合作社的效益不断增加,古如坚参一家每年的收入也不断提升。2019年,古如坚参这个4口之家总收入近10万元,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些家具都是加入合作社后逐渐添置的,现在家里的硬件设施基本完善!”说到此,古如坚参发出了爽朗的笑声。整齐摆放的彩电、冰箱、消毒柜等电器,别致的藏式餐桌、茶几、座椅等家具,让整个屋子显得温馨而舒适。

  面对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古如坚参说:“我会把握现在的机遇,靠自己的双手踏踏实实做事,为美好的生活打下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古如坚参一家在阔步“小康梦”的路上,走得铿锵有力。

  筑建“未来梦”

  胸中有知识,胜过手中有财宝。在不断“富起来”的过程中,古如坚参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从以前的大家庭分离出来,现在作为一个4口之家的当家人,古如坚参决心改变下一代的成长环境,把穷根彻底斩断。

  “我们祖祖辈辈没文化、没技术,只能靠劳力赚辛苦钱,我不想孩子们走我们的老路,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现在好了,有‘三包’政策、助学贷款等好政策,孩子们迎来了受教育的好机会。”在两个孩子到了适龄入学阶段时,古如坚参义无反顾地将他们送到了学校。现在,大女儿斯塔白姆在那曲市高级中学上高一,小儿子秋英占堆在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读书。

  “等孩子参加工作了,我们打算再买一辆车,去拉萨就更方便了,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食物,也能尽情地在拉萨的龙王潭公园里跳舞,还能经常去罗布林卡里散步看动物……”畅想着未来的好日子,古如坚参乐滋滋的,“我们还要去祖国更多的地方,亲眼见见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大都市。”

  提及未来,古如坚参坦言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古如坚参一家正在改变着传统的饮食习惯,平时都会刻意降低油脂等摄入量,注重饮食结构,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

  “我们村大棚里种了萝卜、菜瓜、黄瓜、上海青等蔬菜,我们不用出远门就能吃到新鲜的蔬菜。现在我们每餐荤素搭配,身体健康了,生病也少了。”古如坚参感叹道,“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长久地享受这个愈加美好的世界啊!”

  古如坚参一家奋进在小康路、致富路、幸福路上,在追梦、筑梦、圆梦的实践中,不懈努力,坚定着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责编:旦增卓色、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