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藏雄村:432户贫困群众小康生活新家园

2020年03月11日16:40  来源:人民网-西藏频道
 

人民网日喀则3月11日电(何胜科、根秋曲珍、德青卓嘎)从318国道南木林大桥处向北,沿着502省道线驱车30公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的两层藏式民居,房顶上的一面面国旗分外鲜艳。

这就是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脱贫攻坚搬迁村——卡孜乡藏雄村。

“来自全县13个乡镇432户搬迁户,居住在这里。”在湘河边客土施工现场,藏雄村党支部书记其美旺姆边察看工地边介绍。这里位置好,气候舒适,公路的另一边,就是卡孜乡政府驻地,群众办事,学生上学都方便。

在藏雄村和湘河之间的空地上,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忙碌着,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大型卡车穿梭在其中,掀起滚滚尘土。

“湘河流域客土面积达5700多亩,将解决湘河流域5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贫困户的生产需求,藏雄村就是其中一个。”站在一个土堆上,其美拉姆憧憬着藏雄村的未来。

昔日的荒滩在不久后将变成良田,挂在其美拉姆和村民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农田改造项目如火如荼。为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藏雄村第一时间成立了农牧民综合合作社,购买了装载机、挖掘机和自卸车,为群众发展产业打基础。

“除了每天有200元的工资,村集体还有分红。”在这里干活的村民次仁多杰,现在是一名自卸车司机,他说。

“施工方雇用合作社的机械,每台一天有700多元收入,除了给司机开工资200元,还有500多元的收入,三台机械一个月就有5万元收入。”村里的账,卡孜乡党委书记白玛扎西算得很清。

次仁多杰和旺姆夫妻俩是卡孜乡下角村人,虽然下角村距离卡孜乡驻地只有15公里,但下角村坐落在山沟里,贫瘠的土地、狭长的地貌,埋下了贫穷的种子,加上吃水不方便,夫妻俩只能常年在外打工。

“以前我们俩都在那曲打工,后来孩子大了点,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没办法,我只好在乡政府附近租了一间门面,开了一间茶馆(兼饭馆),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小生意。”旺姆说,那时候丈夫一个人在那曲打工,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很不方便。

2018年,作为扶贫对象的旺姆夫妻俩被安置在搬迁点藏雄村。“搬过来一年多了,别提现在有多方便,他在家门口当司机,我经营茶馆,同时还能照顾孩子上学。”旺姆知足的表情挂在脸上:“每天忙碌着,让人很安心。”

阿珠和宗巴是热当乡切扎村村民,几间土房子和一亩地是全部的家当。“夏天怕洪水,冬天盼来电,每天的日子总是提心吊胆的。”阿珠说,现在搬迁到藏雄村,房子是钢筋水泥的,水电也正常了,还有4G网,别提有多舒心。

阿珠的大儿子达娃热爱音乐,在抖音上颇受欢迎。“儿子的梦想是做跟音乐有关的事情,他在拉萨边打工边发展自己的事业,虽然现在收入不多,但有梦想就有希望,我们支持他。”

自搬迁到藏雄村,两口子心情好多了。阿珠说,平时打一些零工,等着村里的合作社建成了,加入合作社做些事情。闲暇之余,夫妻俩拿出手机,看儿子的直播表演,是最幸福的事。

白玛石曲是热当乡凯热村村民,“村子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经常停电,收入很低。”正在自家小院里做木工活的白玛石曲说。

搬迁到藏雄村后,白玛石曲还干着老本行。缘于手艺好,附近的群众评价高,他在家就能接到订单。“家里的小院子就是我的工作室,订单主要来自附近的群众,谁家定什么家具我就做什么,每个月的活也不少,收入也挺可观。”白玛石曲说,“国家提供这么好的居住条件,以后我要靠自己的手艺勤劳致富,不再给国家添麻烦。”

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易地搬迁成为解决像旺姆、阿珠这样贫困群众脱贫的唯一途径。他们搬出了世代居住的家,虽有不舍,但摆脱贫穷的动力促使他们要换一个环境,到更好的地方,追寻幸福。

“藏雄村正在建设羊圈和牛圈合作社,建成后,可以解决一部分在家的闲余劳动力就业,加上沿街还有几十间门面房,这都归村集体,出租以后都归集体收入。”其美旺姆说,集体经济壮大了,对搬迁户来说是一剂稳心剂。

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藏雄村开办了驾驶、厨师、建筑等工种的培训,“目前培训了105人,已有80人拿到了相关的结业证书。”卡孜乡副乡长仁青说,让群众有一项或多项技能,在就业中就增加一份竞争力。

走在藏雄村平整的水泥路上,记者看到,路两旁正在进行绿化施工,村民旦增介绍,在村里,不但水电齐全,4G信号也走到了家门口,未来还有卫生服务点,幼儿园。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以来,南木林县共完成2806户、14157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为巩固脱贫成果,3月以来,日喀则市下派以市级干部担任组长,各县区和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40余人到村到户,开展脱贫攻坚自查自纠工作。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藏雄村,我们看到这里的暖暖的春意下,处处是生机。

(责编:聂蓉蓉、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