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拉孜縣緊密結合區位優勢、資源稟賦、歷史遺存、文化遺產,搶抓日喀則副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戰略機遇,加快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不斷豐富文旅消費產品供給、激發文旅消費潛力、推出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塑造提升文旅品牌形象,讓越來越多的游客在拉孜暢享高原風光、感受文化魅力,也讓越來越多的當地群眾吃上了“旅游飯”。
強化規劃引領 串起景點景區景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上,拉孜縣申報的堆諧、藏刀鍛制技藝、扎念琴制作技藝先后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查木欽墓群﹔縣境內劃有“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9年,拉孜縣被文化和旅游部評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近5年來,拉孜縣游客接待人數100萬余人次,旅游收入超過3億元……
拉孜縣沒有止步於所取得的成績,而是從廣度、深度、高度全方位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持續提質增效,打造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特色、高端、精品旅游格局。
拉孜縣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此有著清晰的規劃和部署:圍繞“環珠峰旅游服務圈”打造、謀劃拉貴崗日等雪山旅游開發項目,探索打造地球第三極戶外登山極限挑戰體驗項目﹔實施堆諧文化旅游景區、溫泉康療基地、拉孜鎮自助游綜合服務站和花海旅游項目,著力打造最美318縣域精品旅游線路,做好拉孜鎮古街風貌恢復,豐富城市“吃住行、游購娛”配套功能﹔積極參與“文創西藏”產品展示展銷,依托鄉村電商發展拓展文創產品推廣媒介,做好“拉孜藏刀”“拉孜扎念琴”等藝術品牌的推廣運營﹔探索文旅產業運營新模式,舉辦好堆諧文化旅游節和第十一屆物資交流會,發展鄉村旅游,推動實現全時全域旅游。
擦亮城市名片 激活文化文物文創
最近,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拉孜縣藝術團編導扎西旺拉十分關注扎念學琴房招生事宜。
“拉孜堆諧是一種融歌舞、說唱、彈奏為一體的歌舞藝術形式。扎念琴是堆諧必不可少的伴奏樂器,也是學習傳承好堆諧的基本功之一。”扎西旺拉說。
如今,扎西旺拉的很多學生學成后,將拉孜堆諧帶向更廣闊的舞台和天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拉孜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次仁央金就是扎西旺拉優秀學生中的一員。走進她創辦的西藏南卡亞拉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民族服裝店、酒店、茶園、民族手工藝品展廳等一應俱全。
“在我創業的過程中,黨的好政策給了我非常大的信心和勇氣。”次仁央金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將會把創新創業進行到底,想出更多‘新點子’,走出更多文旅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新路子’。”
拉孜縣文旅局副局長邊巴普赤表示,目前,拉孜縣已經初步打造出休閑度假、生態探索、歷史探秘等精品旅游線路,正在構建自然生態、湖光山水、文物古跡、溫泉度假、花海民宿、非遺體驗等多樣的文化旅游板塊。當厚重的歷史文化、美麗的自然風光、獨特的區位優勢等被充分結合,原本相對零散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在保護與傳承中便開始產生“化學反應”,釋放出強有力的紅火發展勢頭。
釋放發展紅利 傾心利民惠民富民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變成精致的旅游工藝品,土特產變成搶手的旅游紀念品,特色民居變成農家樂民宿,傳統民俗變成旅游新體驗……拉孜縣的旅游業正釋放著巨大的消費潛力。
走進拉孜縣扎西宗鄉利民民族手工業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婦女工人們正忙著編制藏毯、卡墊等手工藝品。“在這裡上班每天有100元的工資,在家門口就實現就業,還方便照顧家庭,我非常滿意。”30歲的索朗曲珍高興地說。
據悉,該縣通過組建行政村文藝隊、開展戲曲進鄉村、加快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推動景區、文旅企業提供就業崗位等方式,為該縣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500多個,增收4500萬元,為如期實現脫貧和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踏上新征程,開啟新篇章。拉孜縣將進一步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強化組織保障、政策保障、規劃保障、機制保障、人才保障、執行保障,激活與釋放文化旅游資源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價值、建筑遺產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社會價值,全力打造彰顯特色、展示形象、匯聚資源、厚植優勢的文化旅游形象品牌。(記者 汪純 陳林 扎西頓珠 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