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在海拔5373米的中國海拔最高鄉、西藏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還沒有一絲春天的跡象。不時有小雪落下,天氣愈發寒冷,街道上幾乎見不到行人。
與外面清冷的街道不同,在薩阿曲宗的茶館裡,火爐燒得正旺,不時有喝茶的群眾圍爐聊天,屋內格外溫暖。“茶館裡有藏面、甜茶,還有蓋澆飯、炒菜、面條。”薩阿曲宗笑著說:“來的人都是熟客,我都知道他們要吃什麼。”
身穿淡紫色藏裝的薩阿曲宗,頭發整整齊齊地束在腦后,笑起來顯得溫婉動人。見到客人,她趕忙起身招呼,熟人見面更是分外親切。
薩阿曲宗是土生土長的牧家女,但從小雙腿就不便,無法放牧。為了生活,她曾跑到日喀則等地當保姆,一干就是好多年,但收入微薄。
隨著年齡逐漸增長,薩阿曲宗不甘心這樣的生活,就辭了保姆的工作,到拉薩一家火鍋店當起了勤雜工。“在火鍋店,工資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有幾千元。”薩阿曲宗說,“但經常要整箱整箱地搬啤酒,我覺得太累了,干了一年就辭職了。”
生活在牧區卻不能放牧,腿腳不便外出務工障礙多、難度大……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一度讓薩阿曲宗徹夜難眠。
2017年,脫貧攻堅開展后,普瑪江塘鄉掀起了建設發展的熱潮,鄉容鄉貌幾乎一天一個樣。看著來來往往的人,薩阿曲宗跟家人商量,籌措2萬元在鄉裡租房子開起了茶館。
如今,薩阿曲宗的生意步入了正軌,茶館成了鄉裡干部群眾常去的地方。通過用心經營,茶館有了固定客源,年收入超過6萬元。
“現在收入穩定,離家也近,很方便照顧家人。”薩阿曲宗說,“在茶館裡雖然很忙但很開心,覺得生活越來越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