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草原養牛羊 合作社裡領工資

2021年01月04日11:24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守著草原養牛羊 合作社裡領工資

  天氣轉寒,一大早,澤本太來到牛棚裡打掃衛生,添加飼草。29歲的澤本太是金山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一名放牧員,每天操心著牧場裡的數百頭牛羊。而在一年前,他還是一個靠天吃飯的“放羊娃”。

  澤本太(右一)正在和村民打掃合作社的羊圈。新華網 潘彬彬 攝

  金山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鄉年乃索麻村,地處祁連山下、青海湖北岸。這裡產出的“海北藏羊”肉質鮮美。

  2014年,馬金山帶領年乃索麻村12戶村民成立金山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流轉750畝草場,租賃2000畝草場,修建6幢暖棚,整合牛羊6500頭,形成了以牛羊養殖、繁育、收購及銷售為主的產業鏈。

  合作社裡的牦牛。新華網 潘彬彬 攝

  合作社的事業穩步推進,2015年,馬金山擴大產業布局,成立剛察縣迎賓餐飲園,以經營中餐、農家菜及特色牛羊肉等風味為主,受到市場的認可。后來,迎賓樓火鍋城也開辦了起來,以牦牛肉為特色的火鍋深受當地群眾和游客的喜愛。

  馬金山在羊棚裡查看羊群長勢。新華網 潘彬彬 攝

  馬金山一步步計劃著擴大產業規模、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他也沒有忘記要帶領鄉鄰一起發展。

  據馬金山介紹,鄰近的沙柳河鎮潘保村、泉吉鄉寧夏村等地村民通過入股、收購牛羊、崗位就業等方式,個人收入和村集體經濟都實現了增長。“目前,僅合作社就吸納了周邊村子60多人就業,在餐飲園和火鍋城裡實現就業的村民有150人左右。”馬金山說,原本靠天吃飯、靠放牧為生的村民通過放牧員、飼養員、服務員、廚師等崗位,實現了“月月有收入、生活有保障”。

  合作社飼養的“海北藏羊”。新華網 潘彬彬 攝

  澤本太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離開過去的放羊生活,澤本太從“放羊娃”變成“打工人”,每月有了4000多元的收入。“我前陣子買了一輛新車!”澤本太高興地說。

  天然的草場,勤懇的農牧民,在剛察縣,發展養殖畜牧業,是當地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推動生態畜牧業發展,保障群眾致富增收,2016年以來,剛察縣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加大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扶持力度,以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主導,發展規模養殖和高效養殖,優化發展路線,推動畜產品加工、飼草料加工、旅游觀光等產業全面發展。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