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十三五”以來,阿裡地區全力加強以獅泉河鎮為核心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環境,不斷提升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增進人民群眾福祉,讓一座座新城如璀璨的群星,在廣袤的藏西高原上綻放出奪目光芒。
基礎設施大飛躍
“十三五”的5年,是阿裡地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飛躍的5年,全地區累計實施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共計100余項,總投資約76.93億元。
目前,阿裡地區城鎮給排水普及率達100%,全地區給水管網總長約265.9公裡,排水主管網總長約222.3公裡。完成投資近3.36億元,實現了地縣鄉三級供氧全覆蓋,其中7縣投資1.4億元、30個鄉投資1.96億元。完成投資29.9億元,實現了地區所在地、4個高海拔縣城、14個高海拔鄉集中供暖,供暖面積236.88萬平方米。完成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總計長度約31.94公裡,入廊給水管網約32公裡。全地區市政道路長達120.67公裡,建成區面積約27.37平方公裡。
“‘十三五’以來,阿裡地區加快推動了道路、排水、污水處理、供水、供暖等項目提升改造工程,尤其是加快了重點項目周邊配套設施建設,為阿裡地區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了良好條件。”阿裡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段俊峰說。
城市風貌大提升
如何讓老百姓過上宜居舒適的生活,是阿裡地委、行署考慮的重要問題。2015年,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正式啟動,同步實施了地下綜合管廊、供水、排水和市政道路恢復工程,累計供暖面積達到40萬平方米。從此,生活在這座冬季最低氣溫零下30攝氏度的城市裡的人們也能溫暖過冬了。
在海拔4300米的高原上“種大樹、大種樹”,是阿裡人民展現給世人的決心和信心。“十三五”以來,阿裡地區投入資金3293萬元,在獅泉河鎮城區16條主要街道、康樂新居、96家地中(區)直及企事業單位、駐地部隊開展綠化工程,種植青海楊、毛頭柳、班公柳等各種苗木7.12萬余棵,極大地改善了獅泉河盆地局部生態環境,楊柳輕拂山水間的美景將成為現實。
隨著獅泉河鎮城區風貌提升改造工程的完成,全城373棟建筑按照“白牆紅檐黑窗框、彩繪楣頭柵格窗、鋼化玻璃鈦金門、鐵框鋁板亮店招”的立面格調進行了改造,在街頭安裝若干公共坐椅、果皮箱、路燈花架、公交站台等,市政公共設施進一步完善,並對象雄文化廣場周邊樓體和路段進行了泛光照明亮化,使城市夜晚散發出星空般璀璨的光彩。
一河穿城過,兩岸燈火明。2017年,獅泉河鎮“一河兩岸”風貌提升工程順利竣工,該工程中心軸線總長3.8公裡,在獅泉河城區段建設獅泉柳影、生靈樂土等8個景觀,設置親水平台、廊架花架和藏式擋牆,安裝庭院路燈501套,鋪裝堤頂硬質花崗岩3.4萬平方米,綠化河堤兩岸面積3萬平方米,極大增強了獅泉河兩岸的文化、休閑、生態、娛樂和旅游功能。
象雄文化廣場,是獅泉河鎮的“城市之心”。這座面積達6.4萬平方米的廣場,在經過大規模改造升級后,鮮花競相綻放、綠樹搖曳多姿。同期建設的四區健身公園和馬泉路街頭公園,為市民休閑娛樂、觀景漫步提供了多樣化選擇。每到日落時分,都會有無數的群眾聚集在廣場和公園裡跳起歡快的鍋庄,唱起嘹亮的歌兒。
“十三五”以來,阿裡地區城鎮化率達29.99%,城市綠化覆蓋面積1.84平方公裡,綠化覆蓋率達6.72%。“城市裡的綠色多了,街道也寬了,交通也方便了,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裡,我們感覺很幸福。”獅泉河鎮居民貢覺羅布說。
居住條件大改善
廣廈千萬間,人民俱歡顏。“十三五”時期,阿裡地區持續以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為支撐、以干部職工周轉房建設為抓手,以廉租住房建設為載體,以棚戶區改造為突破,以租賃補貼為補充,著力改善干部職工和群眾居住條件,確保人民群眾“住有所居”。截至目前,阿裡地區累計投資5.83億元,建設周轉房1292套、公租房1108套,改造城鎮棚戶區、危舊房4415戶。發放租賃住房補貼涉及2757戶、3747人,發放租賃補貼657.77萬元。阿裡地區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自“三房”建設以來,累計解決了14414名干部職工、14075戶城鎮中低收入群體、450戶外來務工人員、41名高校畢業生的住房問題。
“我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今年畢業很順利地在阿裡地區找到了工作,工作單位給我分配了一套住房,工作待遇也很好,家裡人很放心。”央金拉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