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戰工作開展以來,比如縣相繼涌現出一批創業致富、經商致富、政策脫貧的人。作為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索朗德青將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聯系起來,把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綠色發展放在首位,成立了廢品回收中心,並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實現社會效應最大化的同時,帶動更多的人脫貧致富,為比如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貢獻了一份力量。
索朗德青,曾是達塘鄉杰垛村的一名貧困戶,一家5口人,兩個小孩正在讀書,還有一個小孩身體殘疾,由於缺乏勞動力,加之小孩的醫藥費,家裡條件十分困難。
在得知比如縣委、縣政府鼓勵和支持群眾自主創業后,索朗德青萌生了靠自己雙手致富的想法,開始尋找發展出路。
“縣裡沒有一家從事垃圾分類回收的企業。”索朗德青從中發現了商機,覺得回收垃圾不僅可以為比如縣城的環保工作盡綿薄之力,還可以讓自己得到一份可觀的收入。他的想法得到了比如縣有關部門的肯定。
貢嘎作為杰垛村致富帶頭人,這些年也在默默關注著本村脫貧事業的進展,在得知索朗德青的創業想法后,主動與其聯系,並決定與索朗德青合伙開辦廢品回收站。就這樣,兩個人開始全力投入到創業籌備工作中。
創業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索朗德青的妻子在得知丈夫要貸款開辦廢品回收站后,無論索朗德青如何解釋說明,都堅決反對。在索朗德青束手無策之時,達塘鄉政府出面與其妻子協商。經過多次交流,索朗德青的妻子慢慢改變了想法,最終同意貸款辦廢品回收站。
資金解決了,在比如縣政府的幫助下,垃圾堆放點選址也很快落實了,並且比如縣電力公司還免除了垃圾堆放點5萬元的用電押金。2019年4月,比如縣仁央廢品回收站正式成立,索朗德青正式踏上了他的創業之路。
為辦好廢品回收站,索朗德青從未因工作辛苦而退縮。他每天騎著電動車穿梭在比如縣城的每個角落,把各個商鋪、餐館、加油站等地方遺留下的紙箱、塑料瓶等物品折疊好裝進電動車裡﹔到各鄉村把生活垃圾裝車帶到堆放點進行分類整理,等紙箱、塑料瓶收集到一定數量后,再裝大車送往那曲、拉薩等地出售。如今,索朗德青月收入已達6000元左右。
吃水不忘挖井人。“沒有政府的惠民政策,社會各界力量的扶持,我不會有現在的成就。”廢品回收站正式營運以來,已先后帶動9名貧困群眾就業,年人均收入1.8萬元,切實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貢獻了力量。
索朗德青從一名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不僅是思想轉變的結果,更是靠勤勞雙手致富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