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高原群眾談之色變的包虫病,如今漸漸退出歷史舞台。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主任格桑玉珍向記者介紹,經過全人群篩查和免費治療,西藏自治區74個縣(區)中包虫病人群患病率低於1%的縣(區)達到70個,患病率從2016年的1.66%下降至目前的0.26%,接近於全國平均水平。
這意味著,曾在西藏呈現高發態勢的包虫病已得到基本控制。
包虫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中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內死亡率達94%,俗稱“虫癌”,嚴重威脅高原農牧區群眾的生命健康,也是西藏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相關部門2016年的調查,西藏74個縣(區)均分布有包虫病,人群平均患病率為1.66%,是我國唯一全境流行,且患病率最高的省份。
2016年,西藏開始實施“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歷史最大規模包虫病篩查工作,17個援藏省市派出近500名專家,與西藏3000多名專業人員組成800多個篩查小組,在全區開展包虫病流行情況調查,實現了2歲以上人群篩查全覆蓋,檢出病例2.68萬余例,人群篩查覆蓋率達99.21%。
在全人群篩查的基礎上,為有效開展包虫病治療,西藏統籌農牧區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政府財政三方面資金,在區內確立定點醫院,開設包虫病床位,以保障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不出藏、無預約、無等候、零支付”。
截至2019年底,西藏包虫病患者手術治療5057例,治療率77.62%﹔對符合藥物治療標准的患者統一購買、發放藥品,由鄉衛生院登記隨訪管理。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農民旦增旺姆今年53歲,在接受體檢時發現有肝臟腫塊,到拉薩市人民醫院后被診斷為肝包虫病。經過手術治療后,旦增旺姆正在醫院療養康復。她說,從體檢到手術治療,全是免費的,“黨的好政策讓我脫離了疾病的痛苦。”
據統計,西藏人均壽命近10年增長了2.4歲,達到70.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