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脫貧攻堅:奏響美好生活新樂章

2020年12月03日09:52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原標題:西藏林芝市脫貧攻堅:奏響美好生活新樂章

  “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實干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2015年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出鏗鏘有力的號令。

  由此,雪域高原響起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

  5年來,林芝市委、市政府把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緊扣“精准”謀篇布局,搞調研、理思路、定措施、抓落實,用“繡花”功夫在“雪域江南”書寫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嶄新歷史篇章。

  截至2020年10月,林芝市累計減貧6958戶23893人,貧困人口全部動態清零、7個縣區全部如期實現脫貧摘帽、490個貧困村居全部退出,絕對貧困基本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有效解決,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

  一條條平坦的硬化道路、一座座整齊排列的新修房屋、一片片綠意盎然的特色林果、一個個落地生根的富民產業……目之所及,一幅幅美麗畫卷映入眼帘,一張張朴實笑臉競相綻放。

  加大投入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察瓦龍,藏語意為“干熱的地方”。以前,這裡沒有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公路,通往外界的隻有一條條緊臨怒江、緊靠懸崖的騾馬驛道和橫跨在怒江的溜索,一切物資全靠人背馬馱。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群眾生產方式單一,增收渠道狹窄,是那裡的真實寫照。

  今年43歲的次仁扎巴祖輩都生活在察瓦龍鄉處尼村。他7歲時第一次通過溜索外出,到察隅縣城購買生活物資。“每次往返都是生死險途,峭壁處僅容一人通行。”次仁扎巴說,他曾親眼看見一位同伴因簡易溜索斷裂而跌入湍急的河流。

  如今,在國家惠民政策的幫扶下,處尼村通過農牧業科學種植養殖、林下資源採集、勞動力轉移就業等途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幅保持在16%以上,每戶存款總額在10萬元以上,貨車、汽車等已進入尋常百姓家。

  “過去,一年到頭都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很多生活物資都很緊缺。”次仁扎巴感慨地說,“如今,交通發達了,網絡也通了,今年的‘雙十一’,我在網上買了不少東西。”

  處尼村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離不開交通條件的改善。2016年,格日片區“村村通”公路和怒江處尼橋開建,短短12.5公裡的格日村至處尼村公路,總投資達到2894萬余元。如今,怒江處尼橋通車,道路通行能力顯著提升,當地群眾徹底告別了坐溜索、走吊橋的歷史。

  路通了,村民的思想觀念也更活了。近年來,處尼村“兩委”班子成員與西藏農牧學院駐村工作隊提出“補短板、促發展”思路,成立了察瓦龍鄉怒江特色農副產品有限公司,仙人掌果酒和山野核桃煉油打入市場,普尼組天然高山牧場牛羊馬等家畜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不久前,處尼村與成都有關公司簽訂代銷協議,逐步擴大突尼斯軟籽石榴種植規模,形成產業。

  林芝市扶貧辦黨組書記、副主任閆新航介紹,截至目前,全市農村飲水安全人口普及率保持在100%、通電率100%、鄉鎮移動信號覆蓋率100%、光纜傳輸覆蓋率96%、行政村網絡覆蓋率100%,郵政普遍服務實現全覆蓋。

  脫貧攻堅 產業先行

  “養豬場的效益直接影響著包括我們家在內的19戶村民生活,但是我有信心帶領他們致富奔小康。”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京都村藏香豬產業致富帶頭人阿胖指著養豬場自信滿滿地說。

  阿胖作為致富帶頭人,同時也是京都村村委會主任,雖然自己辦起了養豬場,但是他牢記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他的養豬場採用“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雇佣貧困戶務工,還傳授養豬技術,讓貧困戶按股分紅。據統計,他的養豬場可帶動京都村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5000元。

  林芝市副市長徐龍海介紹,近年來,圍繞“一帶四基地”產業布局,按照“多縣一品、產業聯動”的發展思路,林芝市積極引導企業及合作社進行連片種植和適度規模養殖,逐步形成以工布江達、米林、波密、巴宜等縣(區)為主的藏豬產業基地﹔以波密、察隅、墨脫等縣為主的茶產業基地﹔巴宜、米林、波密、察隅等縣(區)為主的林果種植基地﹔以米林縣為主的藏藥材種植基地﹔以巴宜區為主的蔬菜種植基地。截至目前,林芝市累計種植林果面積達27.68萬畝,茶葉種植面積4.6萬畝,設施蔬菜種植面積0.9萬畝,藏藥材累計種植面積1.47萬畝,藏豬養殖規模達23萬頭。

  在擴大種植養殖規模的同時,林芝市堅持通過優惠政策扶持本地企業,招商引資引進龍頭企業、市場機制催生龍頭企業、技術改造提升龍頭企業,積極引導企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不斷提升產業組織化發展水平。

  林芝市始終堅持實施品牌戰略,全面提高農畜產品檔次和市場佔有率。以“林芝藏香豬”地理保護產品標志為公共品牌,積極打造“黑珍豬”“藏好”“東元”等10個子品牌,研發藏豬肉及其產品60余種。打造茶葉品牌與商標4個,包含10個大系列29個產品,林芝市被確定為全區首個出口農產品(茶葉、蘋果)質量安全示范區,墨脫紅茶、綠茶在四川國際茶博會上雙雙榮獲金獎。

  特色產業的創新融合發展和持續做大做強,有力帶動了當地農牧民增收。2019年,林芝市特色產業輻射帶動1萬余戶4萬余人,促進項目區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特別是通過茶園建設、茶青採摘等帶動9388名群眾增收3051萬元,年人均增收3249元。

  環境宜民 提升幸福指數

  “美麗西巴是我的家,生態環保政策好呀,保護動物人人要……”伴著歡快的音樂,村民唱著自己創作的環保歌曲。每年藏歷六月十五日,波密縣多吉鄉西巴村村民都要在卓瑪山下舉行傳統的斗熊節,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

  幾年前,由於亂砍濫伐等原因,西巴村附近山上的樹木大幅減少,一刮風,村裡就灰蒙蒙一片。為了改變現狀,鄉政府和西巴村“兩委”班子召開會議,討論並制訂解決方案。“首先是禁止村民亂砍濫伐,由護林員每天不定時巡查﹔其次是規范垃圾傾倒,每天安排村民輪流打掃村內衛生﹔積極鼓勵村民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該村黨支部書記向記者介紹說。

  隨著鄉村環境治理的不斷深入開展,曾經的貧困村,如今已成為多吉鄉農村環境治理的標杆。63歲的村民次仁說:“如今黨的扶貧政策好,我們要靠雙手富起來,讓村裡的環境美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林芝市堅持生態立市、生態富市、生態惠民的基本思路,把綠色發展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五年來,林芝市累計植樹造林36萬畝,治理沙化45萬畝,森林撫育18萬畝,建設經濟苗木良種基地1萬余畝,完成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項目70個,落實國家投資2.6億元。累計投入生態環保專項資金9.95億元。

  林芝市6個縣(區)、44個鄉鎮、395個行政村完成自治區級生態創建,創建率達80%以上。林芝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標准,森林覆蓋率達53.6%,高出全國近32個百分點。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林芝市一如既往立足長遠,著眼當前,每年辦好一批實事、干成幾件大事。真真切切的幸福感浸潤百姓心田,讓奮力改變生活面貌的群眾,日子越過越有滋味,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責編:次仁羅布、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