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增赤列的“花樣”致富路

2020年11月13日10:09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丹增赤列的“花樣”致富路

  早晨8時,天色微亮,恩惠苑社區的丹增赤列夫妻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在出門擺攤前,妻子桑姆會打上一壺酥油茶,夫妻二人吃個早餐,再聊會兒生意上的事,就准備出門了。

  他們把批發來的鮮切花搬到樓下的三輪車上,一切准備就緒后就前往擺攤目的地——城關區廉租房附近的巷子。因為那裡居民較多,夫妻倆自做起這個小生意就定點售賣,漸漸地積攢了不少熟客,生意越來越旺。為了增加銷量,丹增赤列偶爾會讓桑姆一個人守著地攤,自己開著三輪車到人多的地方去售賣。從一開始的日營業額一兩百元到現在的一千多元,夫妻倆花了7年時間。

  “沒有搬遷前,家裡生活艱難,打工也不便。在黨的惠民政策下,我們一家於2016年搬遷到了恩惠苑社區,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房子,交通發達,做個小生意也很方便。”丹增赤列說,“我和妻子都喜歡花,就決定賣點鮮切花。賣花的近7年時間裡,積攢了不少人氣,每天至少能賣300元、有時甚至上千元。”

  談起搬遷后的生活,丹增赤列臉上堆滿了笑容。他告訴記者,他的3個女兒都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夫妻倆也有了自己的小生意,日子過得很紅火。談起鮮花生意經,夫妻倆更是滔滔不絕:“進貨時要選擇花期長、耐運輸、顏色鮮艷、易養護的花材,再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適當地選擇、調色,做好差異化處理,然后選擇一個好的地段……這些都是慢慢積累的經驗。”記者在他們的攤子上看到有百合、芥藍、菊花等10多個品種的鮮切花整齊地擺放著,夫妻倆坐在一邊修剪葉子、包扎花束,時不時便有人過來買花。

  恩惠苑社區黨支部書記旦達告訴記者:“在黨的好政策下,丹增赤列夫婦搬遷后,他們沒有‘等、靠、要’,而是依靠勤勞的雙手脫貧。在丹增赤列夫妻的引領下,調動了恩惠苑社區居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效轉變了搬遷居民的思想觀念。截至今年8月,恩惠苑社區依托豐富的資源,以就近、就便的方式解決了1750余名群眾的就業崗位,佔社區勞動力的90%以上,基本達到了城鎮化生活水平。”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