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省級扶貧產業園處處洋溢著發展創業的激情。
圖為黃南州澤庫縣扶貧產業園。新華網發
“園區為牧戶、合作社提供牛羊養殖技術指導,不僅帶動了當地養殖業的發展,還借助各種經銷渠道,為全縣農牧民群眾搭建起了畜牧業產品銷售的平台。”產業園負責人扎西加介紹說,經過多年發展,園區已初步形成牛羊屠宰加工、民族服裝加工、中藏藥材加工等多種特色產業,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走進園區的一家有機產品開發公司,公司展台上整齊地擺放著一盒盒包裝精美的酥油、蕨麻、曲拉、牛排等產品﹔在另一端的車間裡,工人們忙著檢查包裝,清點發貨。
“企業開辦之初隻有三四個人,創業資金短缺、技術經驗不足、人手又不夠,幸虧有扶貧干部的幫助。”公司董事長索南尖措感嘆道。
高挺的鼻子、黝黑的皮膚,40多歲的索南尖措穿著朴素簡單。“小時候家裡生活困難,很早就跑到外面打工去了。18歲那年,我開始學著到各村收牛羊毛、酥油、曲拉等畜產品,然后把這些東西賣到西藏,靠賺差價維持生計。”索南尖措說,走南闖北十幾年,看到了很多企業通過走品牌化道路使產品有了市場和效益,所以就萌生了組織當地群眾集中優勢開辦企業的想法。
2012年,經過多方籌措資金,索南尖措的公司正式挂牌營業。此后,借助全縣大力發展有機畜牧業的東風,他積極推廣澤庫牦牛、黃菇、蕨麻等特色有機產品,這些“土裡土氣”的特產通過精深加工,遠銷北京、上海等地。此外,索南尖措在西寧市、黃南州同仁市、澤庫縣等地相繼開設有機畜產品直銷店,銷路越走越寬。
圖為黃南州澤庫縣扶貧產業園。新華網發
在自己致富的同時,索南尖措不忘帶動當地農牧民脫貧奔小康,已經累計發放近60多萬元扶貧資金。
“以前放羊,一年到頭掙不了多少錢,現在到了產業園工作,牛羊、草場入股,家裡的收入也有了保障,今年家裡添置了不少家用電器。”卓瑪措是澤庫縣澤曲鎮東科日村的村民,2017年,扶貧產業園將她吸收到索南尖措的公司制作酸奶,每月有2000元收入,卓瑪措的丈夫也通過就業培訓拿到了駕照,在縣城跑起了出租。
據了解,索南尖措創辦的有機產品開發公司自成立以來,共吸納當地3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員工,在改善他們生活水平的同時,對澤庫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經過多年的發展,曾經依賴於州縣扶貧部門“重點關注”的扶貧合作社,現已成為州級龍頭企業,年產值近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