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羊卓雍錯周邊群眾在清理湖邊的垃圾。記者 巴桑旺姆 攝
天更藍,水更清,荒山變青,河道兩旁綠樹成蔭,鳥兒成群結隊,房前屋后干干淨淨……
今年以來,山南市把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堅持環保大投入,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構建了環境保護人人參與的大格局,實現了生態環境的大變樣。
細化工作方案 壓緊壓實責任
山南市生態環境局副書記吳巨培說:“開展‘六大’專項整治行動是營造城鄉優美環境、建設美麗山南的重要舉措,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
山南市出台了《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方案》,並成立領導小組,各縣(區)、各相關部門按照《方案》總體要求,制訂細化方案﹔實行“一周一報告”“一月一總結”“一季度一調度”的工作機制﹔各市直單位組織相關人員成立專項督導組,強化執法監管力度﹔各相關單位執法人員成立聯合執法隊,對重要區域進行專項執法檢查。
為做好全市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工作,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先后開展了現場摸排調研,細化了工作方案。
截至目前,山南市發改委制定出台《關於排查拉林鐵路山南段臨時搭建生活用房、庫房等建筑物拆除留用問題的通知》,印發給沿線縣(區)支鐵辦、西藏鐵路建設有限公司拉薩指揮部,並組織人員對拉林鐵路山南段共164處臨時建筑物進行逐一摸排調研,其中正在使用113處。山南市林草局開始籌備推進植樹造林綠化行動,持續鞏固大規模義務植樹活動和海拔4300米以下無樹村、無樹戶消除工作﹔實施“兩江四河”流域造林項目和重點區域公益造林項目。山南市旅發委印發了《山南市旅游景區(景點)環境“臟、亂、差”整治督導工作方案》,明確整治內容、劃分整治區域、成立督導專班、明確整治時限等。山南市隆子縣初期摸排發現各類影響、破壞生態環境問題共27起。
堅持問題導向 開展摸底排查
環境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山南市不斷加大環保監督力度,動真格、見實效,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不手軟、不姑息,對不作為、慢作為加強問責、追責,用真抓實干構筑生態安全屏障。
山南市各市直單位陸續在各自管轄范圍內,有序開展生態環境問題排查工作,特別是對沿江沿河、交通沿線、鐵路沿線、交界沿線、旅游景區等區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排查,能當場整治的要求當場整治,不能當場整治的建立工作台賬限期整治。
在排查整治的同時,強化宣傳,切實有效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入戶、入人心,積極營造了全社會關心支持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濃厚氛圍。
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中,桑日縣開展“禁白”宣傳10余次,發放宣傳資料2400余份、環保購物袋2100余個。洛扎縣開展“環保進萬家”宣傳2892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8655份,報刊、電視宣傳2條,抖音、小視頻宣傳179條,組織27個村庄參與流動小紅旗評比,投入村庄清潔行動資金7.3萬元。隆子縣堅持“六個一”的安排部署要求,按照“每周報進度、每月報總結、月月做評比”的方式,把“六大”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深入。措美縣大力開展宣傳,制作花草樹木保護宣傳標牌10個,張貼宣傳標語20條,開展宣傳活動3次。浪卡子縣2020年發放宣傳手冊500余冊,開展宣傳宣講活動30余次。
建立長效機制 強化整改落實
為扎實做好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工作,推動整治工作有人抓、問題有人管,及時掌握專項整治過程中出現的新進展、新情況、新問題,切實推動專項整治工作全面落到實處,山南市建立了三項機制,即:調度機制,實行“一周一報告,一月一總結,一季度一調度”﹔督辦機制,根據調度及現場檢查整治情況,由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督辦單,進行電話督辦及下發督辦單進行督辦﹔通報機制,每季度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聽取各牽頭部門整治工作情況,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並安排部署下季度工作。
山南市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成員單位組成2個檢查組,於9月22日至29日,深入12縣(區)對環保督察整改、“六大”專項整治、危險廢物管理、禁塑等工作開展了督查,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整改措施,督促縣(區)盡快整改落實,並於每周四對各縣(區)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進展情況進行調度。
據統計,乃東區清理轄區垃圾44余噸,清理“牛皮癬”小廣告4000處,參與人數4000人次,完成戶用廁所改造2817座。扎囊縣結合“十小進農家”“3355”工作法及“村庄清潔行動”工作,動員群眾參與重點行業(項目)臟亂差治理工作,拉林鐵路7個工區(棚)中3個已完成拆除,清理垃圾1228.15噸、淤泥300.5噸、河道垃圾(雜物)10噸、養殖糞污238.22噸、廢舊機械12台、衛生死角806處,投工投勞27409人次。桑日縣干部職工以“清潔家園、從我做起”為主題,開展環境整治活動,清理景區垃圾4噸、河道垃圾5噸、農村垃圾1032.23噸、村內淤泥220.44噸、水庫垃圾10噸、村內秸稈亂堆亂放806處、衛生死角341處,完成農村戶用廁所改造1809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