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累、熬夜苦……“累點低”人群怎樣恢復滿滿元氣?

2020年10月21日09:58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原標題:加班累、熬夜苦……“累點低”人群怎樣恢復滿滿元氣?

  編者按:經常聽到有人說“心好累”,一周工作5天,從第一天開始就盼著周末,下班拖著疲憊身體回家,除了癱在沙發上什麼都不想做……這些通通讓人感到“心累”。那麼,應該如何調節才能恢復滿滿的元氣?

  為啥越年輕越是喊累?

  我們不妨從當下的生活方式找找原因。

  ●讀屏時代,自我被手機綁架,海量信息對個體“狂轟亂炸”。

  一不留神,刷朋友圈就可以刷到凌晨,或是連續刷抖音大半天仍興致勃勃,甚至逛淘寶、看直播都能消磨好幾個小時……看似是我們在使用手機,實質上“自我”已經被手機“綁架”。

  在各種算法對用戶的精准計算之下,手機成為“戒不掉的癮”,成為老少咸宜的最佳玩具。它極為霸道地掠走了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讓一天的時間過得飛快。一日將盡,工作低效,手機沒少刷,悵然若失,提不起精神。

  ●熬夜透支,健康生活漸行漸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身體好”——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簡單的生活作息規律,都成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數學題?

  然而,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都市裡“996”的工作模式已成常態,下班通過夜宵與追劇等來紓解壓力、補償自己、安慰心靈的生活方式也隨之伴生。加上互聯網與商業的合謀,網絡上的繁榮生活不眠不休,任何人不論多晚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娛樂方式,年輕人隻能說,“熬夜透支,我也不想”。

  ●過度焦慮,負面情緒被放大。

  這屆年輕人實際上生活在一個更富足、更便捷、更安全的時代,但他們的焦慮感卻普遍更大。近些年,大學裡的心理咨詢中心前來求助的學生人數呈現連年上升趨勢。

  在資訊更為發達的當下,來自社會的壓力、家庭的期待、同輩的競爭,更容易通過種種渠道與方式被放大。同時,隨著學業期的增長與就業期的延遲,年輕人心智的社會化程度與面對壓力和挫折的堅韌程度令人堪憂。往往放在人生長河中不值一提的事情,都足以變成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想擺脫脆弱人設怎麼做?

  沒有人想被“累點低”的人生裹挾。在此給那些想走出“累點低”的年輕人一些建議,以助他們恢復元氣滿滿,讓漫長的人生旅程多些神採奕奕。

  ◆使用媒介,變被動運用為主動掌控。

  要想告別被“手機綁架”的生活,就要有意識地提升媒介素養,讓媒介為自己服務。比如,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使用媒介,能為自己設定合理的使用時間和使用范疇。同時,能夠清晰地判斷媒介信息的意義和價值,不被無意義的垃圾信息包圍,利用媒介來充實和發展自己。

  ◆重建屬於自己的生活秩序。

  年輕人正處於邁入與適應成人世界的過程之中,反思過去,並依據當下和理想,重建屬於自己的生活秩序是非常重要的。在過去的家庭生活與個體成長當中,哪些價值觀是值得保留的,哪些是經過反思后需要提升的,哪些是經過嘗試后需要作出調整和變化的,都請你在大腦中重新排列和組合。這一番碰撞之后,年輕人往往會選擇更為適合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健康和幸福負責。

  ◆營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心流。

  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在《發現心流》一書當中,曾經解釋說“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受不到時間的存在﹔完成這件事情之后,會有一種充滿能量、非常滿足的感受。運動員所謂的“巔峰狀態”、藝術家及音樂家所說的“靈思泉涌”,指的就是這種感覺。“累點低”的人,恰恰是因為沒有找到這種狀態和感覺。我們不妨找一找,享受一下“心流”。

  疲憊感也需定期清理

  學會放空大腦,定期放鬆自己。很多人越累越忍不住熬夜,但熬夜讓人錯過了身體自我調節的最佳時機。大腦需要定期清理,就像我們需要定期收拾房間一樣,而睡覺是大腦清理垃圾的最好方式。同時,在累這種感覺轉化為焦慮前,我們需要來一次徹底放鬆。

  想擁有放鬆心態,就要訓練自己的身體具有想放鬆就能放鬆的能力。其實,這與古今中外修身養性的很多方法是相通的,當身體放鬆下來,呼吸恢復平靜,心情也自然而然會平復下來。

  “累點”變低是日積月累的,需定期清理身體的疲憊感,學會放空、放鬆自己,我們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給予我們的幸福感。(人民健康網綜合自健康中國、中國婦女報)

(責編:旦增卓色、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