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裡地區普蘭縣科迦村,坐落在宜農耕的河谷地帶,是個依山臨水的村子。
清亮的孔雀河(馬甲藏布)在陽光下泛著銀光,靜靜地從科迦村前流過。
初見拉巴,42歲的她臉膛黑紅,笑瞇瞇的,一看就是個能干的女人。高原陽光強烈,在外忙碌一上午的她顧不得擦去臉上的汗水,就把記者迎進房內,熱情地端上了酥油茶。
一番寒暄后,拉巴打開了話匣子。
拉巴一家五口人,丈夫達瓦仁青帶著兒子跑運輸,經常不在家,兩個女兒在外地讀書,她除了要照看家庭旅館的生意外,還去村裡的婦女合作社打一些零工。10月的科迦村雖然結束了秋收,進入了農閑季節,但高原的冬季寒冷而漫長,拉巴要趕在下雪前把明年的一些准備工作做完。
十二年前,拉巴和丈夫看到來科迦村的游客越來越多,於是開起了家庭旅館。隨著拉巴的用心經營,現在家庭旅館在旅游旺季每天可收入400多元。
拉巴沒有因為家庭旅館的生意而“冷落”耕地,她把家裡十幾畝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條。隨著青稞新品種的推廣試種,產量大幅提升,拉巴一家的收入穩定上升。
“去年年底搬進這個房子,家裡人人都有了自己的房間,自來水也通了,冬天不用去背水了,屋裡暖和得連花都長得好了。”拉巴在陽光房裡,說起家裡的諸多變化,笑得合不攏嘴。
近幾年,科迦村大變樣,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科迦村黨支部書記歐珠介紹說,現在村裡組建了農民施工專業合作社、婦女合作社和藏香廠,為村民脫貧致富提供產業支撐。
對於未來,拉巴心裡盤算著,隨著游客增多,需要對家庭旅館進行改造,衛生間、網絡等都要配備齊全。她還准備引進當地的歌舞表演,把科迦村的優秀文化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