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如何脫貧?雪域高原上的蛻變奇跡

2020年10月12日10:16  來源:中新網
 
原標題:【幸福花開新邊疆】大山深處如何脫貧?雪域高原上的蛻變奇跡

  大山深處,如何脫貧,何以致富?易地搬遷、修復生態、發展產業,正是通過這樣的系統性發展,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的多個縣和村打贏了脫貧這場“翻身仗”。

  扎雜村居民原來的房子建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山上,為木石結構。李碩行 攝

  易地搬遷:搬下山,搬進新生活

  家,這個字的寶蓋頭象征著人頭上的屋頂,燕子銜泥做窩,喜鵲樹枝筑巢,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需要遮風擋雨的容身之所,而房子是這一切的載體。山南市措美縣哲古鎮扎雜村和錯那縣麻麻鄉居民易地搬遷的故事証明,房子,不僅裝著家,還裝著新生活的可能性。

  遠在大山深處,麻麻鄉村民的生活被河流和大山擋住了不少可能性。大家住在偏遠的山上,清苦的生活一代傳一代,卻沒人能做出改變。

  直到2015年,生態文明小康示范村建成並投入使用,共有民房62戶。同時規劃了村委會、衛生院等15個項目,項目總投資8858萬元。麻麻鄉黨委、政府引導群眾開辦了44家農家樂,5家餐館、5家茶館、5家商店和5家民族特色產品銷售點,成功實現了產業轉型。小康村的建成實現了水、電、路、訊、網全覆蓋,極大改善了群眾的人居環境,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而措美縣哲古鎮扎雜村共480戶2154位村民,原本也是住在山上,這裡是高原牧區,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山上的房子都是木石結構,空間低小,採光通風不好,白天還需要開燈﹔房屋布局凌亂密集,常常出現兩家共用一堵牆的情況。

  在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背景下,2018年1月,扎雜村搬遷安置項目落地實施,新的搬遷點就選在了山下。村黨總支部書記扎西平措組織了專班,開展集中宣傳,並逐一走訪,一對一向村民講解房屋功能、戶型等細節。

  從2018年9月開工,到2020年6月村民搬進新居,新搬遷點的建設隻用了不到2年,而且水、電、路、訊等設施全部配套到位,還新建了文化休閑廣場。同時,扎雜村還實施了溫室大棚、羊毛加工等項目,讓搬下來的村民能安居樂業,搬得出、穩得住。

  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內景。郎朗 攝

  修復生態:沙地綠了,錢包鼓了

  如果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改善生態環境,無疑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在過去,位於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山谷沖積平原的扎囊縣,一到春天或是秋末,縣內便會風沙四起。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16年。2016年,扎囊縣建起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佔地約1萬畝,劃分經營區域為科技扶貧種苗科研區、科技扶貧種苗示范區、生態修復示范區。主要從事育苗、藏藥、藏草等科技研究和種植業務。

  基地的建成,不僅讓原本滿是黃沙的土地煥發出綠色生機,還帶動了周邊村庄致富。截至2020年5月,該項目通過流轉土地8200畝,為村集體經濟年創收41萬元,覆蓋帶動178戶818人增收。每年帶動貧困戶200人長期就業,人均年創收達到2萬元。

  從生態修復到種苗示范,這是一片扎根在高原之上的綠色奇跡。

  隆子縣綠健蔬菜生產基地裡的農民。趙金悅 攝

  發展產業:因地制宜方能走得長遠

  一個地方要想擺脫貧困,一定要有自己的產業,有了產業才有自主造血的能力,才能幫助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索珠鄉尋找出來的方法是種植藥材,養藏香豬。依托著獨特的氣候條件,2018年,索珠鄉下轄的4個村民委員會成立了西藏六芽農牧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藏香豬養殖,藏藥材種植,加工酥油、菜籽油以及農畜產品開發銷售等業務。

  雖然產業項目還在建設中,但未來,索珠鄉的藏香豬養殖基地、藏藥材種植基地的規模建設還會繼續擴大,並搭建產銷對接平台,促進資源銷售,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帶領全鄉百姓走出一條致富路。

  隆子縣的致富夢則是依靠“菜籃子”托起的。在當地企業家巴珠的帶動下,隆子縣綠健蔬菜生產基地、隆子縣“聶雄”高標准化奶牛養殖基地等特色產業,隆子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隆子縣扶貧商貿批發市場等產業項目一個個建立了起來。

  這些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群眾增收,其中,隆子縣綠健蔬菜生產基地集中解決了98名群眾就業,員工平均工資達到3800元﹔隆子縣“聶雄”高標准化奶牛養殖基地帶動95名群眾就業,其中,大學畢業生20人月均增收5000元。

  現在,隆子縣綠健蔬菜生產基地的蔬菜產量佔全縣蔬菜需求量的80%,而且,公司規模還在不斷擴大中﹔而聶雄標准化奶牛養殖場在提升效益的同時,還在擴大規模並帶動當地群眾創收。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