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一方,勝過詩和遠方

王珊 廖嘉興 王開波 張猛 狄碎虎

2020年09月27日09:32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原標題:庭院一方,勝過詩和遠方

01.jpg

  真巴村村民娘姑家的家庭小院。王珊 攝

  初秋,沿著318國道走進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真巴村,“一望二三裡,煙村四五家,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枝花”,古詩裡的景象一一映入眼帘,道路干淨整潔,兩旁花草樹木交相輝映,美麗的新農村就在眼前。

  “舍得力氣,財富不盡﹔秋來六谷熟滿山,勸伊此時莫等閑……”村裡一戶人家的陣陣歌聲引著我們走進了娘姑家。

  “現在生活好了,紅得發紫!”一見面,46歲的娘姑就拉著我們參觀她的果園,這可是她的“寶貝”。

  “快嘗嘗蘋果,嘎嘣脆,甜滋滋,營養豐富……”娘姑一邊樂呵呵地介紹著,一邊麻利地從蘋果樹上摘下蘋果。地上幾個簍子裡裝滿了紅彤彤的蘋果和李子、梨等等。“這是我早上剛摘的,一會准備拿到菜市場賣。自家種的沒農藥,又新鮮,年年都能賣個好價錢。”

  此前,真巴村一直守著“金山”受窮,長期戴著“貧困帽”。“過去這裡遠看是青山綠水,但靠著這樣的自然資源,村民卻沒路子致富。”真巴村第一書記凌霞告訴記者,以前村裡人均純收入一直低於周邊村子。

  2000年開始,真巴村黨支部嘗試引導村民進行庭院經濟果木種植。“果樹能過冬不?誰教大家種?”“果子好賣不?不好賣,我可不種。”“果苗貴不貴?”村民們紛紛提出自己的顧慮。

  “這麼大的庭院,搞好了,不就是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麼?而且還有這麼多好政策,我先種上試試。”之前一直靠種地和放牧維持全家生計的娘姑,成為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以往雜亂無章的院子和房前屋后,被娘姑種上了葡萄樹、梨樹、蘋果樹、車厘子樹等十幾個品種的200余棵經濟苗木。“如今,庭院經濟每年給我家帶來的收入就超過1萬元。”看得見的收益讓娘姑嘗到了甜頭,真巴村的村民們也開始利用自家閑置的院落在方寸之地做起了精品“文章”。

  2017年,真巴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和自籌資金等方式籌集資金49.5萬元,打造了面積80余畝的水果採摘園,進一步把果木產業做大做強。

  真巴村的嘎拉自然村資源豐富,山水相間,綠樹成蔭,原生態農業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田園風光、淳朴的民俗風情、深厚的民間文化,為開發鄉村旅游業奠定了得天獨厚的基礎。這裡有野生桃樹1253棵,桃林面積達270多畝,享有“桃花村”的美譽。自2002年以來,這裡成功舉辦了18屆“林芝桃花文化旅游節”,嘎拉村由此邁上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快車道。僅2019年林芝桃花節期間,嘎拉村就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門票收入超過200萬元。

  村裡39歲的次央就實現了從放牧到“售景”的轉變,開辦家庭旅館,出售自家特制的奶渣、酥油、牛奶,“以前總以為多養牛羊才能賺錢,沒想到搞旅游的純收入就有兩三萬元。很多自駕游的客人都來我們這裡看桃花、喝酥油茶、吃藏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目前,次央家庭旅館正處於升級改造期間。政府出資200萬元,聘請專業設計公司對真巴村4戶家庭旅館進行升級改造,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家庭旅館,讓游客全面感受本地民風民俗,全面領略工布風情,原汁原味地體驗和感受工布文化。

  “今年4月,我們村的央吉林卡開始營業,目前,純利潤超過了30萬元!”真巴村村委會主任米瑪興奮地說。

  真巴村村民以集資入股的形式,開辦了佔地約17畝的真巴央吉林卡,村民每三天每三戶出三人輪流在林卡裡打工。林卡除直接提供保潔、服務接待、藏餐制作等就業崗位外,還為廣大村民提供了出售自家農產品和特產的攤位。

  一庭一風景,一院一世界,我有庭院一方,勝過詩和遠方。如今的真巴村,家家戶戶的庭院內綠植環繞、果滿枝頭,潔淨優雅、舒適干淨的家居環境,讓村民們每天都充滿著幸福感。

  閑暇時,真巴村的村民們聚集在林卡裡,唱勒諧跳果諧。感恩的心就像村民達杰創作的歌詞裡說的一樣:“母親黨的溫暖,驅除陳年寒冷。百姓使者大雁,快點飛向北京,我們百姓心聲,報給人民領袖。美麗春的花朵,綻放雪域高原。偉大共產黨啊,人民安居樂業。”(本網記者 王珊 廖嘉興 王開波 張猛 狄碎虎)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