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致富,牧民“靠的是濕地保護”

2020年09月25日10:30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增收致富,牧民“靠的是濕地保護”

  日干喬濕地自然保護區景觀。

  9月21日傍晚,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瓦切鎮日干村,牧民索郎扎西冒著蒙蒙細雨,驅趕120頭牦牛進了圍欄,坐到爐火前,喝著妻子遞上的熱茶。

  因為很大部分牧場“退牧還濕”,索郎扎西家現在養的牦牛數量不算多。“別人靠山吃山,我靠的是濕地保護。”索郎扎西打趣地說。

  紅原縣日干喬濕地自然保護區於1999年建立,保護區包括瓦切鎮和麥窪鄉的大部分、色地鎮的部分地區,面積183.60萬畝,主要保護對象為以高寒沼澤濕地植被為代表的自然生態系統、以黑頸鶴等珍禽為代表的物種多樣性和以草原為代表的自然景觀。

  日干村黨支部書記仁真南甲介紹,上世紀70年代,為了擴大草場,增加放牧面積,日干喬濕地修建了排水系統。這些排水系統不斷被加寬、加深,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板結硬化,大量湖床、河床裸露,導致日干喬濕地及周邊地區開始出現沙化現象。

  為了保護濕地,2013年到2014年,紅原縣在濕地實施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項目。項目總投資3045萬元,分別進行了蓄水補濕工程建設、填溝還濕工程建設、濕地恢復監測和產業結構調整工程等。

  2015年,紅原縣濕地生態補償試點以來,省財政投入資金511.75萬元,在保護區開展還濕工程補償8.02萬畝,每畝每年補助25元﹔濕地管護補助77.78萬畝,每畝每年補助4元。

  “我們家裡原來有2000多畝草場,‘退牧還濕’后,家裡隻有1000多畝草場。”索郎扎西說。瓦切鎮、麥窪鄉和色地鎮產業結構調整中,共涉及169戶牧民“退牧還濕”。

  “通過還濕工程和濕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有效保護了日干喬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促進了區域濕地生態系統恢復和水源涵養功能提升。”紅原縣林業和草原局草原濕地資源管理股股長周米娟說,保護區對黃河上游地區水源涵養、調解黃河中下游地區水資源平衡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日干喬濕地自然保護區,夏季有五彩繽紛的五花草甸,冬季有茫茫大雪原,玉帶般的大小河流穿梭於草原之間,具有極高的旅游觀光價值。

  紅原縣瓦切鎮日干村地處省道209線、301線交會處,是川西北牧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大九寨旅游環線重要節點。

  “現在,日干喬濕地成為了許多游客的打卡之地。”周米娟說,濕地帶動了整個縣域旅游經濟發展。

  正是捕捉到日干喬濕地自然保護區孕育的商機,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索郎扎西2017年自己投資在日干村停車場修建了6個簡易鋪面,租給當地牧民向游客銷售土特產。

  “就靠出租鋪面,我家每年有20萬元左右的穩定收入。”索郎扎西說,當初政府動員“退牧還濕”自己還有些抵觸,現在看來,沒得錯。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