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瓊將夢想融入家鄉的發展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汪純

2020年09月09日10:05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原標題:普瓊將個人夢想融入家鄉的發展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黝黑的面龐中透露出幾分儒雅,這是普瓊給人的第一印象。

  2013年,普瓊離開了工作6年的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峰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回到家鄉桑珠孜區甲措雄鄉瓊孜村,通過選舉進入村“兩委”班子。從此,他將個人的夢想融入家鄉的發展中,將“論文”寫在希望的田野上,帶動引領全村黨員干部群眾啃下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個又一個硬骨頭,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

  如今,普瓊擔任瓊孜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已經3年。這位有著“書生”氣質的村干部並不“文弱”,採訪中,記者時常跟不上普瓊“一路小跑”的腳步。瓊孜村貧困群眾早已甩掉了“貧困帽子”,但普瓊仍然沒有絲毫放鬆,他告訴記者:“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這根弦必須要繃緊了,不能有停一停、歇歇腳的想法,要認清目前的形勢和困難,扛起責任、積極作為,接續推進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普瓊家中,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普瓊說,他除了經常看黨的最新理論書籍外,最喜歡看的就是經濟類和歷史類書籍。最近,他還跟駐村工作隊和鄉村振興專干學習計算機操作。“作為村委會主任,我必須加強學習,與時俱進。”普瓊說。同時,普瓊還是日喀則市農牧民骨干宣講員,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典故,讓普瓊在開展“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和新舊西藏對比演講時,用小故事講清楚大道理,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引起農牧民群眾的強烈共鳴,收到了良好的宣講效果。

  普瓊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筆記。對於今年的發展,普瓊思路清晰: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強村民勞務輸出,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和培養市場意識,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做好河道清淤和防汛抗旱……

  普瓊說,雖然他的“大學夢”沒有實現,但如今,在家鄉的廣袤土地上,他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夢想有了安放之處,越干越有方向,越干越有勁!

  1997年,離進入大學隻有一步之遙的普瓊,因家裡遇到變故不得不退學,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擔。2007年,普瓊經人介紹,在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峰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從事藏漢翻譯和日常觀測工作,在與院士、博士等專家打交道的6年時間裡,普瓊養成了勤奮、好學、嚴謹等品質。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普瓊深刻認識到,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基層黨組織強起來,脫貧攻堅才會實起來。作為村“兩委”班子成員,普瓊協助村黨支部書記,一手抓黨建一手抓脫貧攻堅,成立黨員志願服務隊,實行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機制,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和幫扶作用。普瓊自己也成了村裡9戶貧困戶的“親戚”,經常上門解決困難、宣傳政策、扶志扶智。

  達瓦歐珠以前是村裡出了名的“懶漢子”“酒瘋子”,一有錢就拿去喝酒,一喝完酒就耍酒瘋,村裡人見了他都繞道走。普瓊為了轉變達瓦歐珠的思想,踏破了門檻、說破了嘴皮,最終讓他幡然悔悟,積極外出務工,日子越過越好。“這些年,普瓊主任又是幫我找工作,又是照顧我家人,把我當親兄弟一樣,我不好好生活真的就對不起黨的好政策,對不起普瓊主任的一片好心了。”達瓦歐珠感動地說。

  為了改變村裡的落后面貌,普瓊找准了貧困“症結”,開出了致富“良方”:一靠先進科技,二靠集體經濟。

  瓊孜村是一個農業村,以種植青稞為主,由於管理粗放和科技含量低等原因,產量一直上不去。2017年,普瓊積極對接桑珠孜區和甲措雄鄉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在村裡試種了600畝喜馬拉雅22號青稞種子,並組織村民加強田間管理,當年青稞畝產便達900多斤,比過去翻了好幾倍。2019年,瓊孜村的喜馬拉雅22號新品種青稞種植面積達到1700多畝,並再次喜獲豐收。為了增加青稞附加值,普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集思廣益,動員全體村民辦起了農產品加工合作社,2019年共銷售52萬斤青稞。如今,瓊孜村正在想辦法籌集資金,進一步擴大合作社規模和產品種類,讓集體經濟真正成為村民增收的“聚寶盆”。

  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獲,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如今的瓊孜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村容村貌和村民精氣神發生了大變樣,但普瓊為民服務、干事創業的初心始終未變。展望未來,普瓊說,他將繼續盡己所能,給村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次仁羅布、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