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巍巍納木那尼山腳一路向著南方前行,幾經盤旋,快到普蘭縣城之際,在蒼茫的雪山和險峻的河谷間,一大片平整的坡地映入了眼帘。坡地上潔白的屋舍、綠色的青稞、成片的樹林,還有黃色的油菜花構成了一幅仿佛油畫的田園美景。
這裡便是普蘭縣普蘭鎮多油村,藏西高原上為數不多的以農業為主、被人們稱為“阿裡小江南”的地方,一個可以讓人流連忘返的自治區級生態村。
得益於特殊的地理氣候、較好的區位交通、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多油村積極開展地區級“生態文明第一村”建設,讓群眾在如畫的環境中享受到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紅利,在小康生活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2014年,陝西省援藏資金投入1600萬元,在多油村實施環境整治工程,一下子讓全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油村村委會主任扎西群培自豪地對記者說。
據扎西群培介紹,多油村環境整治工程對211戶群眾的住房進行了統一的硬化和粉刷,種樹、種草170畝,每個作業組修通了水泥路,拆除了全部的破舊房屋,清除了堆積多年的垃圾,統一規劃修建牛羊圈、垃圾池、廁所,同時成立環衛隊,垃圾日產日清、統一處理,河道也指派專人管理,圓滿完成了“八到農家”工程。
多油村環衛隊由8個作業組各抽調1人組成,總計8名環衛工人,他們每天都要打掃各自負責的區域,每周一至兩次將垃圾集中送到縣城垃圾填埋場。央金卓瑪是修林組的環衛工人,她從事這份工作已經5年多了,每個月工資2000元。“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也不耽誤農活,而且守護的是自己家鄉的環境,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央金卓瑪說。
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美麗環境、提高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多油村將保護環境的相關內容寫入了村規民約,還規定對亂扔垃圾和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罰款。“剛開始還有個別群眾受到了處罰,這幾年幾乎一個都沒有了,反而是隨手撿垃圾的人多了起來,現在多油村的房前屋后、街頭巷尾已看不到垃圾堆了,更多的是干淨整潔。”扎西群培說,言語中透著滿滿的自豪。
環境改善了,錢包也要鼓起來。2018年,多油村整合以前成立的農民施工專業合作社、崗拉梅朵扶貧砂石料廠和青年扶貧預制廠,成立了幸福興巴有限公司,目前擁有固定資產488萬元,覆蓋群眾460人,帶動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8戶40人受益。公司將每年純收入的15%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資金,有效拓寬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收入渠道。
據了解,僅2018年,幸福興巴有限公司就實現銷售收入680萬元,淨利潤80萬元,支付群眾車輛運輸費用280萬元,支付農牧民投勞費用125萬元,支付拖拉機租賃費用35萬元,為群眾分紅52萬元,為貧困戶單獨分紅8萬元,戶均增收達2萬元,帶動群眾轉移就業200余人次,助力貧困戶28戶40人脫貧,為普蘭全縣在當年順利脫貧摘帽作出了積極貢獻。
修林組群眾白久次仁家是多油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縮影——在他家裡,不僅有面積超過200平方米的兩層住房,單獨修建的牲畜棚圈和工具房,還有寬敞整潔、種滿花草的院子。
“這些年黨和政府一直很關心我們村的生態環境建設,讓我們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24小時都有的水和電,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得到了提高,每年都會自發進行種樹種花,多油村能有現在的一切,都要衷心地感謝黨和政府!”白久次仁說。
從白久次仁家裡出來,正值多油村小學放學。成群結隊的孩子們一邊有說有笑地走著,一邊順手撿起了路邊散落的紙屑,扔進了垃圾桶。在他們身旁,金黃的油菜花隨風搖擺,盡情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