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忠誠書寫初心

——記巴青縣江綿鄉黨員扎西達杰

萬靖

2020年09月02日12:02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用忠誠書寫初心

  “在巴青縣江綿鄉7村,有一名老黨員扎西達杰,他在自己家裡開了一間免費的紀念館,館內收藏物共達400余件,其中毛主席紀念物品有300余件,50年代牧區生產生活紀念物品30余件……”交談中,巴青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馮碩果向記者介紹了江綿鄉的一位“奇人”。

  帶著滿心的敬佩和好奇,記者一行驅車來到了江綿鄉。

  一下車,兩間老舊的藏式土坯磚房便赫然出現在眼前,“這就是扎西達杰老人的家了。”帶著記者一行前來採訪的江綿鄉黨委書記王東告訴記者。

  從外觀上看,這座房子並沒有突出和顯赫的地方,甚至有一絲簡陋,王東卻說這是扎西達杰幾十年的心血。

  就在此時,扎西達杰揭開門帘走出來,熱情地歡迎大家的到來。扎西達杰高高瘦瘦,紫棠色面頰,一雙眼睛炯炯有神。

  在扎西達杰的帶領下,我們爬上了一個鐵架搭建的樓梯,轉角走進了“記憶裡的珍珠”(紀念館的名字),眼前的一切震驚了所有參觀者。

  金色相框裱好的毛主席畫像、毛主席著作和相關書籍等整齊地陳列在玻璃展櫃裡,滿滿當當圍了屋子一圈,按照類別精心保存。參觀者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在庄嚴肅穆的氛圍中,安靜地瞻仰著每一件展品。

  “這還有一間屋子,你們也看看吧。”推開木門,在開燈的一瞬間,所有人不禁感嘆出聲。牆壁上、梁柱上、地上……次第有序地擺放了很多傳統牧業生產生活的工具及物品,並一一細心地標注了名稱。

  “這是舂青稞的石磨,這是手工制作的玩具槍,這是木凳子……”扎西達杰老人介紹道,“這是用來打獵的,放在地上,當動物經過時,一扯繩子就把它的腳捆住了。”扎西達杰取下一個結構相對復雜的木式物件,親自做著演示,將手裡的鐵錘當作動物的腿,鐵錘柄一放到木板上,板子立起來,繩子就快速地縮小到鐵錘柄大小並牢牢地將其系緊……一幅古老游牧民族狩獵畫卷瞬間展現在眼前。

  看我們參觀得津津有味,老人也開始講起了展品背后的故事。

  “我父親在解放軍進藏時做過向導,土改時期就是進步人士了,后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經常教育我們,隻有共產黨的光輝可以照亮我們牧民的生活,隻有跟著黨走、忠於黨,我們的日子才會和平、幸福。所以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從參軍就開始收集和毛主席相關的紀念品。”扎西達杰還在父親面前立下了“一生忠於黨”的庄嚴承諾。

  聊著聊著,一行人來到了扎西達杰一家居住的屋子。這間陰暗的屋子隻有紀念館一半的面積,擁擠的空間不禁讓人擔心他們家裡人平時的生活。

  相比我們的擔憂,扎西達杰卻很豁達:“民主改革前,我和父母姐妹共6人擠在不到20平米的破舊黑帳篷裡,還要時常搬家,居無定所,收藏的一些物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民主改革后,家裡條件好了,有了房子,有了土地,再也不用過顛沛流離的生活。”為了銘記黨的恩情,扎西達杰選擇將更寬敞、裝飾更好的房子騰出來作為紀念館,一家人搬到相對簡陋的房子裡居住,但他始終堅信,在黨和政府的幫助支持與自己的努力下,生活條件一定會得到改善,紀念館也會建設得更好。

  “是黨帶給了我們新生,賦予了我們生而為人的權利,我做的這些,遠不能報答黨的恩情”,扎西達杰一邊說著一邊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這是巴青縣黨員交流群,我是群主,我經常會在裡面發送反映新舊西藏生活的對比圖片和宣傳黨的政策,讓大家特別是年輕黨員明白,今天的好生活是黨給我們的。”扎西達杰走訪聯系了10個鄉鎮156個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合力組建了農牧民黨員交流群,群裡現有黨員194名。

  “關鍵時刻,我們這個群發揮了很大作用”,扎西達杰向記者講起了這麼一段故事,言語中透露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自豪:2019年年初,巴青縣連續下了多場大雪,大雪封路,交通受阻,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扎西達杰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召集了58名黨員,協助救援人員一起鏟雪,疏通道路。

  “鏟雪的時候,鏟雪工具斷了、壞了的情況很多。”考慮到實用性,扎西達杰自費購置了170把鐵鍬捐給救援人員。

  在將鐵鍬送到當時的巴青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蒲承波手裡時,蒲承波熱淚盈眶:“黨員扎西達杰的熱心舉動不僅感染了我,還感動和帶動著許多農牧民黨員,真的很感激……”對於蒲承波的感謝,扎西達杰只是憨厚地一笑,握了握他的手就轉身離開了。

  “這不算什麼,作為一名黨員,就是要守好自己的初心,為人民群眾多作貢獻。”扎西達杰一直用黨員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為了助力脫貧攻堅,他還主動幫助有困難的村民,平時的積蓄除了維持家裡的開支外,幾乎全部拿出來捐贈給了貧困群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扎西達杰已然成為了羌塘草原上一面流動的黨旗。在他的感染下,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加入到了友善他人、奉獻社會的行列中,羌塘大地涌現出越來越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到處煥發著新時代的勃勃生機。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