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實現包虫病患者“應治盡治、應管盡管”

2020年09月01日11:49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我區實現包虫病患者“應治盡治、應管盡管”

  工作人員正在包虫病委重實驗室開展科研工作。

  2019年7月,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同意建設骨科智能器材重點實驗室等13家委省共建重點實驗室的函》,國家衛健委包虫病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包虫病委重實驗室)在我區正式獲批成立並投入使用。近日,記者就包虫病委重實驗室投用一年多以來都取得了哪些成果、目前我區包虫病防治情況如何、下一步針對包虫病防治有何計劃等相關問題採訪了自治區疾控中心防病所副所長龐華勝。文/圖 記者 梁蘭

  整合資源 實現科研與防治有機結合

  自包虫病委重實驗室投用以來,自治區疾控中心結合西藏包虫病防治實際需求和關鍵技術問題,積極開展相關基礎研究、防治新技術、新成果的臨床和現場驗証與轉化應用,為我區乃至全國包虫病綜合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和關鍵技術支撐。

  包虫病委重實驗室正式運行一年來都取得了哪些成績?龐華勝說,一年多來,實驗室已完善了硬件建設及儀器設備配置,並陸續開展了多項科研工作,目前實驗室在研科研項目有14項。同時,與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等多家國內知名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良好合作關系,並開展科研合作項目10余項。

  此外,自治區疾控中心以“青藏高原包虫病傳染源智能管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為方向,專門成立課題組,成功申報中國醫學科學院項目,並且根據我區包虫病防治實際情況及現有資源,細分為3個子課題,分別為“青藏高原包虫病傳染源智能管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藏醫防治肝包虫病研究”“包虫病檢測新技術研發與現場應用”。同時,加強與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及自治區藏醫院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平台優勢,整合我區包虫病現場資源,通過對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包虫病即時檢測技術及藏醫藥治療包虫病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探索,做到了真正將科研與防治的有機結合。

  “包虫病委重實驗室進一步完善了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樣本庫建設,配備了133台超低溫冰箱及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多項舉措,實現了生物樣本的規范化管理,保障了生物樣本的長期存儲,為有效利用我區包虫病資源奠定基礎。”龐華勝說。

  成果顯著

  完善包虫病防控治療體系

  記者了解到,2017年2月,自治區成立了包虫病綜合防治工作指揮部,開展了全區全群包虫病篩查,通過3年的包虫病綜合防治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包虫病防控和治療體系。截至2019年底,全區74個流行縣(區)中,已有70個流行縣(區)人群包虫病患病率降至1%以下,且家犬感染率降至5%以下的縣佔全區流行縣總數的94.6%,我區提前、超額完成了包虫病綜合防治工作方案(2017-2020年)》制定的40個縣達到此要求的總目標,實現了對符合救治指征且自願接受救治的包虫病患者“應治盡治、應管盡管”的工作目標。

  龐華勝介紹,針對傳染源制定管理方案,通過源頭治理,多部門齊抓共管等措施,加強犬隻登記管理,落實“犬犬投藥、月月驅虫”政策,有效控制全區流浪犬數量,規范了家犬拴養。同時大力開展羔羊免疫,加強家畜屠宰監管工作,有效切斷了包虫病傳播途徑。

  在健康中國和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建設包虫病委重實驗室不僅僅是提高自治區疾控中心包虫病防治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需要,更是西藏健康扶貧、科技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龐華勝說,下一步,包虫病委重實驗室將緊緊圍繞疾病控制、基礎科研和特色藏醫藥三個方向,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建設,加大科研投入,多向其他優秀的實驗室學習取經,重點關注實驗室運行、人才培養以及輻射效應,發揮包虫病委重實驗室在西藏全區以及我國西部地區的引領示范作用。同時,堅持走西藏特色之路,充分利用我區資源優勢與地區優勢,做出自己的特色,將科研融入疾控工作,做到科研與疾控工作的有機結合、資源共享、同步推進。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從科技能力、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進行充分交流學習,在做好包虫病研究防控的同時,帶動提升其他傳染病防控工作。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