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們村變化可大了,在全昌都都出了名,這都是向巴旦曲帶領大家干出來的,真不容易、不簡單!”提起“90后”第一書記向巴旦曲,洛隆縣孜托鎮加日扎村72歲的老支書加永巴登豎起大拇指止不住地稱贊。
加日扎村,藏語意為“坐落於加日山旁邊的村”。
從2015年的“空殼村”“薄弱村”到今天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萬元,且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加日扎村在向巴旦曲的帶領下實現了華麗蛻變。
記者見到向巴旦曲時,他正忙著和駐村工作隊成員召開產業發展分析會,一個成熟穩重的“大男孩”形象映入眼帘。
“南谷民族手工藝有限責任公司的藏刀是公司的特色產品,在制作技藝上需要更加精良﹔村蔬菜銷售示范基地的蔬菜銷量正逐步增長,但產量還有待提升……”向巴旦曲一邊分析一邊記錄。
1990年的向巴旦曲出生在昌都市卡若區俄洛鎮的一個普通農牧民家庭。2017年,他被選派到孜托鎮加日扎村擔任第一書記。
為了實現產業脫貧,向巴旦曲帶領村“兩委”班子走村入戶,與百姓促膝長談,共謀發展出路,並組織村干部、農牧民黨員、群眾代表召開“我為加日扎村發展建言獻策”研討會,充分調動和激發全村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在群眾的建言獻策中,向巴旦曲有兩條重大發現:一是加日扎村內有不少溫室大棚,但由於群眾自己經營,出現了技術缺乏、蔬菜銷售難等問題,效益一直不見起色﹔二是藏刀制作、金銀首飾加工是加日扎村群眾的傳統技藝,可以與酥油燈制作等傳統手工藝聯合起來,做優做強。
有了發展出路,向巴旦曲便雄心勃勃地干起來——
2017年,將全村49座溫室大棚集中起來,先后成立“斯夢達蔬菜生產基地”和“巾幗脫貧蔬菜銷售示范基地”。2018年,僅巾幗脫貧蔬菜銷售示范基地就實現增收94萬余元﹔
2018年,將藏刀、金銀首飾、銀刀、酥油燈制作等優勢手工藝聯合起來,成立“南谷民族手工藝有限責任公司”,當年實現盈利120余萬元。
在向巴旦曲的帶領下,加日扎村的產業如雨后春筍,富民磚瓦廠、南川歡樂谷、惠民商業樓等一項項產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村集體經濟越來越壯大,村民的日子也越來越滋潤。
長期在基層工作,讓向巴旦曲摸索出心得,隻有沉下身子,為群眾排憂解難,才能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在與群眾接觸過程中,他堅持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聲問候相稱、一把椅子讓座、一杯熱茶暖心、一腔熱情辦事。”漸漸地,群眾都把他當做自己人,隻要有困難都願意找他來嘮嘮。
“書記來了,趕快進屋坐!”看到“老熟人”,貢秋江村熱情地迎上來。
就讀於昌都市第二高級中學的貢秋江村,家中有兩位年邁的老人,收入微薄、生活困難。后來,在向巴旦曲的幫助下,網上的愛心人士每年都會為他解決2000元的補助金。“我只是跟書記隨口說了一下,沒想到他一直把我的困難放在心上,真的很感謝他。”貢秋江村說。
“書記,我家溫室大棚的薄膜有很多都破了,你能不能幫忙解決一下。”
“書記,我家果園的果子熟了,你有空了過來吃啊。”
……
採訪中,經常會有村民主動上前與向巴旦曲打招呼,親切感滿滿。
在加日扎村,像這樣發生在向巴旦曲和鄉親們之間的暖心事還有很多很多。
現在,加日扎村村民經濟上鼓了腰包,生活處處有溫暖,幸福感越來越強。初秋時分,在村頭廣場上,伴著悠揚歡快的音樂,黃發垂髫一起翩翩起舞,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百姓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向巴旦曲笑著說,他願意為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