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察雅縣吉塘鎮:年拉山腳下的“安逸美麗之壩”

周婷婷 胡榮國 扎巴旺青 陳志強 劉金鵬 朱杉

2020年08月17日11:58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原標題:察雅縣吉塘鎮:年拉山腳下的“安逸美麗之壩”

51.jpg

  圖為吉塘特色小鎮全貌。記者 扎巴旺青 攝

  出昌都城區,沿214國道一路向南,一小時后穿過年拉山隧道行至年拉山腳下,一個群山環抱、綠樹成蔭、充滿活力的風情小鎮便呈現在眼前。迎著習習微風,循著潺潺流水,漫步在高低錯落的民俗風情商業街區,曲水流觴、步移景異,黃發垂髫、怡然自樂。

  這裡便是昌都市察雅縣吉塘鎮,一個“文明、衛生、宜游、生態、環保、民族團結、雙擁模范型”的特色小城鎮。近年來,吉塘鎮以“統籌城鄉發展、打造宜居小城鎮”為目標,以開發當地溫泉資源,大力發展旅游、觀光、休閑等服務為載體,著力打造集“溫泉度假、生態農林、空港物流、民俗體驗”為一體的康巴特色新型溫泉小鎮。如今,這座“一軸一街多區”的小鎮迎來了全新面容。

  “新興之星”愈發明亮

  吉塘,藏語意為“安逸美麗之壩”,位於察雅縣西北部,距邦達機場63公裡,是察雅縣的門戶,也是川藏公路南線、滇藏公路至昌都的必經之地。

  然而在2015年前,這裡群眾房屋老舊、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無法吸引過往人員駐足,群眾收入單一。

  為充分用活用好地理環境優勢,打造藏東地區具有特色的城鎮化建設示范點,2015年,按照自治區、昌都市關於吉塘特色小城鎮建設的總體部署,察雅縣全面啟動吉塘特色小城鎮規劃建設。

  “2016年, 吉塘鎮被自治區列為全區特色小城鎮示范點,也是昌都4個特色小城鎮之一。”吉塘鎮鎮長趙曉峰介紹說。

  一路走來,吉塘特色小城鎮建設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腳印:察雅縣雅吉投資公司投資5.16億元,修建了垃圾填埋場、排洪渠、景觀水系、公園、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援藏資金投資2500萬元,建設了標准化小學及衛生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招商引資1.34億元,建設了溫泉酒店、廣東新村商業開發項目、加油站、雪通種養循環農業、洒咧營地、建材廠等產業﹔產業扶貧投資6400萬元,建設了藏東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和卓瑪溫泉……

  說起溫泉,都知道它對人體有益,加之藏醫藥浴世界申遺成功后,更受歡迎。“吉塘鎮本身就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特色小鎮建設便是依托於此建設而成,又稱吉塘溫泉小鎮。”趙曉峰說。

  2019年10月,小鎮建成,一個康巴特色新型小城鎮展現在世人面前。縱觀南北發展軸線,產城相應、綠景交織,便民網點、康體中心、政府機構、學校醫院均集聚於此,生活配套與政務服務一應俱全。吉塘,這顆“新興之星”開始散發耀眼之光。

  商業氣息日益濃厚

  在康巴風情商業步行街,有一家“百店之首”。店主陳偉是一位“90后”年輕小伙,他與吉塘特色小城鎮的結緣還要從2018年9月說起。

  2018年9月,察雅縣委、縣政府在昌都市茶馬廣場舉辦察雅縣吉塘特色小城鎮、舊城改造項目商業推介會。正巧路過此處的陳偉駐足看熱鬧,這一看,他那顆躍躍欲試的心開始按捺不住。

  “合同期5年,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租金減半,第三年租金減免30%……”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陳偉拿著宣傳單回家與妻子商量后,又前往吉塘鎮實地考察市場。最終,夫妻倆決定將原本經營在市區裡邦達街的雲南臘排餐飲店搬至吉塘特色小鎮。

  “以前路過這裡不會停下來,都是直接回市區。但自從建設特色小鎮后,這裡就發生了很大變化,當時覺得很有發展前景。”2018年11月,精心裝修后的新店在康巴風情商業步行街營業了,成為商業步行街的第一家店。

  開店初期,客流量少,陳偉見生意一天天沒有好轉,內心有些著急,便找當地干部幫忙宣傳。

  吉塘社區居委會干部洛加知道情況后,便主動擔任起了餐飲店的宣傳員,每次見到老百姓都會順口說上一句。慢慢地,周圍人知道了這家餐飲店,顧客多了,夫妻倆便又招了一位本地人做幫手。

  隨著小城鎮建設的推進,吉塘的人流量逐漸增多,群眾白瑪拉姆也從中嗅到了商機。今年5月,她將自家拆遷置換的商鋪裝修成桌球室,為周圍群眾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新場所。“當時花2500元買了4張新台球桌,擺在二樓,一樓裝成小商店,這樣在這娛樂的顧客可以隨時買飲料、零食,一天下來也有一兩百元的收入。”白瑪拉姆說。

  如今,吉塘特色小城鎮商業氣息日益濃厚,可享受溫泉療養的樂趣,可欣賞彩雲追月,亦可品嘗各類美食。據統計,小鎮已有酒店4家、民宿2家,其他各類商鋪33家。

  群眾幸福感日漸增強

  住著漂亮房子,出門是干淨的馬路﹔生病了,不遠處就是醫院,醫療設備還很齊全﹔孩子上學近,辦事也很方便……搬遷至吉塘社區的羅鬆尼瑪對這樣的日子很享受:“比以前住的地方不知好了多少!”

  小城鎮的發展,一頭連著聚集人口、改善生活條件,一頭連著發展產業、帶動群眾致富。近年來,康巴民族服裝廠、色熱西民族手工藝制作、瑞豐現代農業公司、察雅蘋果生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等24家企業相繼落戶吉塘,轉移就業452人,農牧民群眾收入逐年提高。

  2019年,全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92元,比2013年翻了近一番。

  除了到企業就業,餐館、商店、酒店等也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增收渠道。在吉塘特色小城鎮建設期間,羅鬆巴姆走出家門,到建筑工地上干活,因為不懂什麼技術,就憑借力氣搬運東西,干一天活也有130元的收入。

  隨著小城鎮建設逐步完工,羅鬆巴姆在工地上干活的日子結束了。2018年底,她在商業步行街的餐館裡找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到手工資3800元。

  “以前這一片都是土房,又臟又亂。現在小鎮建得這麼漂亮,我還有了工作,真的很開心。”羅鬆巴姆目睹了吉塘特色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對現在平淡而又安穩的生活很滿足。

  同樣得益於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還有脫貧戶拉姆卓嘎。2016年,拉姆卓嘎帶著兩個兒子搬遷至吉塘鎮吉祥廣東新村,沒有耕地和牲畜,一家人整日發愁。這時,隨著吉塘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逐步推進,改善環境、美化家園、提高衛生服務水平被提上了日程。13個環保公益崗位應運而生,拉姆卓嘎成了其中一員。她主要負責2號公路的清掃、保潔工作,有了穩定收入。

  如今,越來越多旅客在吉塘停車駐足,品美食、賞美景、泡溫泉,流連忘返。夜幕降臨,吉塘的男女老少便匯聚在廣場,與游客一道唱歌跳舞……這已然成為了國道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責編:旦增卓色、柴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