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剛照射到堆龍德慶區波瑪村,多吉卓嘎就提著環衛工具走出家門,開始了一天的村內街道清潔工作。這對於左手手掌先天性殘疾的她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她仍堅持每天獨立完成工作任務。
丈夫李承雲今年64歲,由於7年前外出採石,不慎被石頭砸中腰椎,失去了勞動能力,隻能在家中做些簡單的家務,多吉卓嘎一家的生活陷入貧困。2015年,多吉卓嘎因為自身發展不足和較差的家庭經濟狀況被列入波瑪村精准扶貧戶。考慮到她家中的特殊情況,村委會為她和丈夫安排了河道管護員和環衛工人兩個崗位,每個月加起來有3000多元的工資。
接到工作安排的第二天,多吉卓嘎便帶著環衛工具到達指定地點,開始打掃村道衛生。由於打掃動作比較慢,一連幾天都是直到天黑她才結束工作。
“你還是不要伺候我了,另外找個好人過日子去吧。”剛回到家就聽到丈夫李承雲這樣說,疲憊的多吉卓嘎直接摔門而去。
“其實我知道,他是嫌自己比我大20多歲,如今不能賺錢還需要我照顧,覺得拖累了我。”多吉卓嘎說,“可是我們是一家人,年輕的時候他賺錢養家,現在我也可以撐起這個家。”
2001年,23歲的多吉卓嘎與進藏採石的李承雲組建了家庭,20歲的年齡差距並沒有成為二人的代溝,反而讓他們的感情更加深厚。多吉卓嘎的左手先天性殘疾,李承雲就讓她在家中休息,自己採石掙錢。由於李承雲身體素質好,人又機靈,夫妻倆存了不少錢,蓋了新房子。
“等我把工作干好了再和你理論。”在女兒的勸說下,回到家的多吉卓嘎接過丈夫遞過來的飯碗,因為明天一早就要工作,多吉卓嘎必須早點休息。
但這一夜,多吉卓嘎睡得並不安穩,她輾轉反側地思考著。第二天天還沒亮,多吉卓嘎叫醒丈夫,並向他講述自己的心聲,曾經她也一度以為自己一家人就要在貧困中生活下去了,但是黨的好政策並沒有忘記他們,還為他們倆提供了工作崗位,給了他們生活的希望,如果就這樣自甘墮落了,不僅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黨和國家對自己的照顧。多吉卓嘎和丈夫言歸於好,他們商量一定要把河道管護員和環衛工人這兩份工作干好,決不辜負黨和政府的信任。
就這樣,在多吉卓嘎和丈夫的努力下,2018年,他們的家庭年收入達6萬余元,達到脫貧標准。如今,女兒已經上了大學,丈夫的身體也有了好轉,多吉卓嘎家裡的好日子正慢慢到來,相信他們的小康夢也一定能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