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醫養結合” 紅原縣鑄出養老脫貧金鑰匙

楊眉笑

2020年06月17日10:45  來源:中國西藏網
 
原標題:“因地制宜 醫養結合” 紅原縣鑄出養老脫貧金鑰匙

  編者按:養老難,在貧困地區養老,是難上加難。國家衛健委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近2.5億人。面對“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的嚴峻形勢,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服務中心的老人們對著鏡頭比出大拇指 攝影:楊眉笑

  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當記者來到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社會救助福利服務中心時,湛藍的天空下,數十位老人坐在中心內的草坪邊、屋檐下,悠閑地聊天,喝茶,轉經。看到採訪團的到來,老人們顯得格外開心,紛紛向鏡頭比出了大拇指,有幾位老人還用不太熟練的漢語跟大家招手問好。

  敬老+救助 確保老人安享晚年

  紅原縣社會救助福利服務中心屬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的社會保障集中供養項目。服務中心2009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總投資623萬元,內設80個床位。

  服務中心由政府出資配備的按摩椅等器材 攝影:楊眉笑

  與一般的敬老院不同的是,該服務中心是集敬老院、救助中心為一體的多功能社會救助福利服務中心,不僅集中供養著五保老人,還有大骨節病Ⅲ度患者9名。除此之外,敬老院配套建設有健身房、醫務室、廚房、娛樂室等附屬設施,功能較為齊全。據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甲央介紹,這裡所有健身房等設施都是由政府出資購買和建設,老人們住在這裡完全沒有后顧之憂,確保了老人安度晚年。

  老有所醫 大骨節病患者得到免費治療

  在服務中心,每一間老人們的宿舍門口都挂有“敬老院入住人員信息”標識牌,標識牌上清楚標記出每位老人的姓名、供養類別、工作人員、管理員等等,一目了然。據2009年就入住這裡的70歲老人吳休索拉講述到,每天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替老人們收拾屋子,准備三餐,每逢換季工作人員還為老人免費發放鞋和衣服等等。

  記者注意到,在供養類別一項中,除了常規的“五保戶”外,有好幾位老人的類別均為“大骨節病”。大骨節病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種常見病,輕者關節增粗、疼痛,重者喪失勞動能力,至今病因不明。三度大骨節病患者在紅原敬老院發病后,會送到縣醫院醫治,費用由服務中心支付,而每月都有縣醫院醫生在康復治療中心為老人檢查身體,真正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服務中心小院裡的轉經房 攝影:楊眉笑

  老有所樂 老人們的精神世界同樣富足圓滿

  在服務中心裡,最令記者感到吃驚的,莫過於一進院就能看到的一間小屋。幾位老人或坐或站,用手推動三米高的轉經筒,口中默念著經文。不停轉動的大嘛呢輪木質紅漆,上面繪有妙蓮、寶傘、右旋海螺等藏傳佛教吉祥八寶圖案。輪子四周的木轉柄被一次次推動,已經磨掉了顏色。輪子下的地面,也因為老人們圍繞著走動,磨出了一圈淺淺的凹痕。

  轉經房成立於2010年,目的就是讓服務中心身體不好、腿腳不靈便的老人們不用跑遠路,就能天天轉經。考慮到有的老人視力不佳,每天也需要一定時間的日照,這間10平米的轉經房周圍特意開了許多窗戶。工作人員甲央介紹說:“我們不僅要照顧好老人們的身體,也要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除了轉經,老人們保持一定的身體活動,也對健康很好”。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應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在紅原縣社會救助福利服務中心,這裡的老人們不僅能得到“養”,享受到免費的“醫”,還能參與藏族群眾特殊的轉經佛事活動。老人們在這裡經濟上得到供養、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慰藉,能夠安享幸福晚年。以紅原縣社會救助福利服務中心為代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各地民政部門和養老機構,正在推出系列保障舉措,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需求,持續增強農村貧困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到2020年所有的農村貧困老年人全部脫貧,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西藏網 記者/楊眉笑)

(責編:郝潔、柴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