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木鄉如字村,有這樣一名黨支部書記,自己富了,不忘村裡的困難群眾,帶領全村群眾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大家親切地把他稱為“紅色螺絲釘”,他就是格桑喬嘎。
登木鄉位於朗縣高海拔地區,有牧點130多個(冬季50個),拉貢塘牧場是朗縣面積最大的高山草甸牧場,草場資源豐富。格桑喬嘎看到了養殖這個明顯的區位優勢,他根據登木鄉牧業結構和牧區的地理差異狀況,引導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集體養殖產業。貧困戶轉變以往的“個體養殖+經營食用”模式,變為“集體養殖+經營銷售+分紅”的模式,大力推廣集體養殖,同時通過支付租金的形式經營牧場,解決了以往農牧民牲畜量少,還不得不為留守草場而浪費勞動力的問題。
在牲畜后期管理過程中,格桑喬嘎教育引導群眾樹立市場觀念,改變傳統思想,力爭提高牲畜的出欄率,達到增產的目的。按照2歲以上牲畜總量比現有規模總量高出10%以后,進行定期出欄,既保証了牲畜的總量,又增加了群眾收入。
帶動畜產品加工產業,幫助群眾走上市場化道路。作為拉貢塘農畜產品加工合作社的社員之一,多年來,格桑喬嘎一直引導登木鄉困難群眾改變傳統觀念,把家中富余的畜產品變為資金發展自身經濟。通過他的苦口婆心,目前登木鄉拉貢塘牧場50%以上的富余畜產品都通過市場實現了商品轉為資金的過程。2017年,結合登木鄉牧業大鄉的定位,格桑喬嘎還投入資金在鄉域內的10個行政村建立酥油採購點,收購群眾自家富余的畜產品,讓群眾足不出村就能實現增收。
作為一名扎根基層的村黨支部書記,格桑喬嘎深深了解群眾脫貧致富的困難和根源,2017年,格桑喬嘎與如字村村民次仁頓珠出資,共同成立格次磚廠,邀請全鄉10個行政村負責人共同入股磚廠。在此基礎上,格桑喬嘎還成立拉貢塘農牧民專業施工隊,先后承建了幾十個工程項目,施工隊裡的大部分成員都來自貧困戶。
格桑喬嘎說:“我雖然能力弱小,但我不願意看到貧困群眾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窮下去,我願意試一試,盡到一名黨員的義務,帶動全村群眾共同致富。”
多年來,格桑喬嘎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困難群眾,在全鄉范圍內樹立了先富幫后富的形象。格桑喬嘎有記錄的捐款金額已經達到了4.2萬元。村裡央金措姆家隻有她和一個女兒,女兒還小,央金措姆身體不好,家中生活十分困難。格桑喬嘎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時常主動幫忙勞作,有時捐錢捐物。央金措姆經常說,格桑喬嘎就是我最好的“親戚”。多年來,格桑喬嘎先后個人出資在全鄉范圍內修建橋梁3座,修繕公路7公裡,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格桑喬嘎時時刻刻以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始終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標准,主動從群眾最盼、最願、最急、最難的事情做起,無私奉獻、恪盡職守,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實現了登木鄉如字村經濟的長足發展。相信在他的帶領下,會有越來越多的“紅色螺絲釘”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