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次仁朗珠: 群眾信賴的“調解官” 本報記者 萬靖 圖為次仁朗珠(左一)在調解村民間產生的債務糾紛。萬靖 攝
五月的羌塘,夾雜著初春的生機和嚴冬的氣息,漸漸泛綠的群山總被不經意間飄洒的雪花“白了頭”,暖陽下嬉戲的牛羊也會因突然掉落的冰雹而愣神。
迎著多變的天氣,記者一行驅車來到巴青縣江綿鄉派出所榮青警務室。
“我剛去村民家裡走了一圈,你們快坐。”警務室負責人次仁朗珠隨意拍打了幾下身上的雨雪,邊遞上茶水邊說,“村民即將上山採挖虫草了,這幾天我們都會不定時地到村民家裡,給他們講解虫草採挖期間應遵循的政策、紀律,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糾紛產生。”
2016年底,榮青警務室正式成立,海拔4300米,屬於村級警務室,下轄5個行政村,處於巴青、昌都及青海區域交接處,是從省道301線和夏日拉山路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
“2017年3月,我調來警務室,當時這邊的情況挺復雜的,老百姓法律意識淡薄,村委會主任在管理村裡事務時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次仁朗珠回憶道,他來村裡的第一天,就看到3位村民和村委會主任在村委會辦公室產生爭執,場面混亂。在了解矛盾發生的原因后,次仁朗珠將這3位村民叫到一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講解了評選貧困戶的標准,矛盾第一時間得到了解決。
“其實很多矛盾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大家理論知識上的欠缺,隻要慢慢宣傳教育,村民懂得多了,矛盾就少了。”為了讓村民更好地掌握受教內容,次仁朗珠決定入戶宣講。2017年,他走遍了轄區所有村民家,“現在,沒有一個人是我不認識的。”次仁朗珠面露喜色地說道。
在與村民的交往中,次仁朗珠總會把握一個度,也總是這樣教導警務室的其他3名干警:“為民服務是我們的宗旨,在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時,也要注意和村民交往的分寸,對所有村民一視同仁,不能因為與個別村民私下交往密切,讓其他村民誤解而影響工作的開展,處理問題始終要不偏不倚。”在工作期間,一頓飯也不曾在村民家吃過的次仁朗珠,被村民稱為“‘熟’不透的次仁朗珠”,但這絲毫沒有減少他們對次仁朗珠的信賴。
“我們村雖說都是一般的糾紛,但是隻要有他,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都信他。”尼普慶村黨支部書記貢嘎說道。
“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原來這裡的草場糾紛、債務糾紛、婚姻糾紛比較普遍,但是現在越來越少了。2017年,共調解矛盾糾紛27起,2018年共調解19起,2019年共調解13起。”次仁朗珠拿出自己的黑色筆記本,上面用藏漢文字記錄著每天的工作情況,“今年以來,共調解2起矛盾糾紛。大家的法律意識增強了,各類矛盾糾紛發生的頻率也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