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情,3年又3年

2020年05月19日10:32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援藏情,3年又3年

  從首都北京到西藏昌都市邊壩縣,跨越3000多公裡的距離,邊壩縣委副書記馬先元開啟了為期3年的援藏旅程。3年又3年,被問起繼續援藏的原因,馬先元的回答是:“我要把邊壩縣的脫貧工作收好尾,這樣我才能安心。”

  6年,人生中非常寶貴的時光,馬先元決定跟邊壩人民站在一起!

  2016年5月,作為中國電信的一名干部,42歲的馬先元接受組織部門安排的援藏任務,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滿懷信心、肩負使命,奔赴西藏昌都。

  然而,初來乍到,邊壩縣便給了馬先元一個下馬威——從平均海拔40多米的北京市來到平均海拔3500米的邊壩縣,3000多米的海拔差讓馬先元幾乎每晚失眠。

  “剛來邊壩的時候,每個晚上我都是在床上先睡一會兒,再到客廳的沙發上睡一會兒,就這樣要反反復復折騰10多次才能安睡。”馬先元說,那段時間,頭發大把大把地掉、血壓驟然升高、心跳加快,走路時感覺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

  在精神與肉體受折磨的同時,還有更艱巨的任務等著他。對於邊壩縣來說,2016年是脫貧攻堅任務最艱巨的一年,在88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4萬余名老百姓要和全國人民一道奔向小康社會,馬先元深感責任重大。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與調整后,馬先元以最快的速度融入邊壩縣的各項脫貧攻堅工作中。他積極下鄉調研,深入基層一線,切實了解百姓所需所想所求。

  第一次下鄉的經歷讓馬先元刻骨銘心。

  邊壩縣群山環繞,在距離縣城隻有20分鐘車程的嘎拉山,海拔近5000米,下山有21個急拐,下山難度極大,高原反應加上暈車,馬先元在山頂膽汁都快吐出來了,可這並沒有嚇退他。馬先元強忍不適,慢慢適應,最終跑遍了邊壩縣11個鄉鎮60多個行政村,並確定了拉孜鄉繞村、如村,尼木鄉尼木村、許巴村四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以及拉孜鄉衛生院、金嶺鄉衛生院等一批脫貧攻堅重點項目,又從昌都市協調計劃外資金2000萬元,用於建設全縣4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圍牆、大門、廣場等配套設施。

  為了把邊壩縣打造成信息化示范縣,馬先元積極邀請國家信息中心工作人員赴昌都開展“智慧城市”講座,並積極協調集團下屬甘肅萬維公司投入250萬余元資金為邊壩縣建立了集指揮、工作、調度、監督於一體的精准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這一平台獲得了“中國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榮譽稱號。此外,他還協調捐贈資金204萬元,分兩批為邊壩縣公安干警解決對講機600部﹔協調計劃外資金100萬元,為邊壩縣捐贈和部署“網絡輿情監測系統”。2019年,馬先元又籌集20萬元,在尼木鄉尼木村和拉孜鄉繞村所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施“家家通寬帶工程”,為200多戶居民免費安裝了寬帶。

  為推廣昌都本地文化,馬先元積極協調組織縣民間藝術團到北京接受集中培訓,並整合社會資源籌集資金30萬元給邊壩縣民間藝術團購買演出服裝、鞋子、道具等。

  為開展智力援藏,馬先元還積極邀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到邊壩開展師訓,培訓教師120多人次,並組織100多名干部到北京接受培訓。

  ……

  馬先元始終以“當好邊壩人、做好邊壩事”要求自己,爭當脫貧攻堅“排頭兵”和群眾的“貼心人”。

  “馬先元書記是邊壩縣婦女同志的摯友!”昌都市婦聯主席王英紅說。

  2018年12月,馬先元整合社會資源為邊壩縣婦聯捐贈20萬元的勞保用品﹔援藏近4年來,針對單親家庭,協助發放定向性補助132.17萬元﹔組織衛生部門為95名單親母親進行“兩癌”免費篩查,並將所有的單親母親納入生態補償崗位……援藏期間,馬先元把所有對自己家人的虧欠轉化成為邊壩縣百姓辛勞付出的偉大力量。

  援藏近4年來,每年中秋節,馬先元都會去邊壩縣敬老院跟孤寡老人一起過。4年來,他給孤寡老人送去的慰問品、慰問金已達20萬元,敬老院的老人們早已把他當成自己的家人,每年中秋節都盼望著馬先元的到來。

  有一年中秋節,馬先元因參加會議直到下午兩點才出發前往敬老院。雖然午飯時間過了,但老人們卻堅持在大院裡等馬先元到來,一起吃這頓團圓飯。

  馬先元為邊壩縣所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2019年7月,馬先元的第一個援藏任期結束,同時進藏的第八批援藏干部大都回到了內地,與家人團聚,而馬先元卻毅然決然地又留了下來。

  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為了更加幸福的未來,3年又3年,馬先元選擇繼續留藏,他要跟邊壩縣人民奮戰在一起……

(責編:郝潔、柴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