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抗疫實踐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個著力點

2020年05月19日09:36  來源:人民網-西藏頻道
 

人民網拉薩5月19日電(曹水群)關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教育引導學生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2019年底至今,“團結一致共同抗疫”就是中國最重要的社會實踐。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緊密結合抗疫實踐,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結合抗疫實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應著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加強黨的領導,明確責任,建強隊伍

校黨委應把准育人時機,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一)把准育人時機。抗疫期間,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可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氛圍,這樣的社會大課堂能夠建構集體認同、激活全民思想,成為滌蕩師生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堅定師生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強大力量。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各高校要有捕捉時機的敏銳意識、把握時機的育人能力,學會利用黨和國家成功抗疫、妥善應對挑戰的時機,因勢利導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二)完善工作格局。高效的工作格局,要求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協同配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多,隻有明確各主體責任,加強協同配合,才能避免“多人負責”或“無人負責”的弊端。校直各機關、各二級學院應各負什麼責任,各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或班主任應重點完成哪些任務,這些都必須明確。

(三)抓好隊伍建設。結合抗疫實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首先要站穩政治立場,以積極心態對待抗疫中的人和事,以辯証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分析抗疫實情,以國際視野看待中國的抗疫決策和發展趨勢。缺乏大局觀和國際視野、不能以動態發展的眼光全面客觀分析抗疫實踐的教師,不可能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各校黨委應對教師提出要求和規范,有必要時,可對教師進行專題教育和培訓。

二、建好主陣地,提高課程融入實效性

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結合抗疫實踐,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發揮思政課的積極作用。

(一)了解學生困惑,做到靶向講解。首先要通過調查問卷和深入訪談,了解大學生對於抗疫的看法是什麼?存在哪些迷茫和困惑?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在了解這些信息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問題困惑、理解偏差、錯誤傾向,教師應及時有效地予以解答、引領、糾偏。科學的理論來源於鮮活的社會實踐,隻有將科學的理論應用於對現實問題的指導與解釋之中,才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價值。聚焦學生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真正做到圍繞學生、服務學生、以學生為本,才能使理論教育與學生需求合拍對路,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二)理論要徹底,要講重點、焦點、難點。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教師必須將教學內容講透徹、講徹底,不能蜻蜓點水、似是而非。要堅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則,有的放矢地選重點、焦點、難點講,進行精准滴灌,而不能大水漫灌。對於每一個專題,既要講是什麼、為什麼,更要講怎麼樣、怎麼辦﹔既要通過抗疫實踐論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彰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意義,又要引導和啟發學生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增強學生的“五個認同”和“四個自信”。

(三)堅持集體備課,各課程統籌協調。結合抗疫實際,思政課可設計五個教學專題:領導優勢和制度優勢、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家國情懷和使命責任、理性分析和科學應對、科學發展和健康生活。結合四門思政課的內容體系特點,可作如下安排:第一、二個專題由“綱要”“概論”課完成,第三和第四、五個專題分別由“思修”“原理”課完成。民族院校在完成上述專題時,應盡可能多地採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抗疫案例說明問題。如,結合“西藏各寺廟僧人為疫區祈福捐款”的事例講清以下理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凝聚起推進新時代中國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強大合力。此外,民族院校還可增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由“五觀”課完成。為了確保各門課教師在課堂講授中做到重點突出、互不重復,最好開展集體備課,以提高分工協作效率。

三、積極主動,善用載體,摒棄形式主義

結合抗疫實踐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各高校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綜合運用多種載體,提高學生參與度。

(一)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結合抗疫實踐開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和各省區教育廳都制定了相關規劃和要求。對於這些規定和要求,各高校應深入學習和准確把握,確保執行不走樣。這一點,各高校基本能做到。但除過規定動作之外的自選動作,各高校推進的狀況卻大相徑庭。有些高校於二月中旬就開始陸續進行自選動作了,且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如:建立“在線抗疫備課網絡平台”、組織師生創作和演唱抗疫歌曲、組織教師在線視頻會議專題研討、錄制並播放抗疫專題講座視頻、大力宣傳身邊的抗疫逆行者和志願者典型。另有一些高校的工作主動性不足,自選動作遲緩而缺乏特色。結合抗疫實踐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趁熱打鐵,結合學校特點創新教育內容和形式,既要制定科學系統的工作計劃,又要有扎實推進的實踐探索。

(二)善用各種載體,提高學生參與度。調研結果顯示,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及其特點如下:線下課堂更適合容量大、理論性強的專題講授﹔線上教學平台更適合問卷調研和15-20分鐘的視頻資料播放﹔微信、QQ群更適合推送5分鐘以內的短視頻或1000字以內的圖文資料﹔學校官網、易班平台、校園電子顯示屏和宣傳欄,更適合宣傳學校的整體規劃及要求、模范典型的先進事跡等﹔演講、朗誦、辯論等校園文化活動更適合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暢談“現在怎麼樣、未來怎麼辦”,以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上述載體雖各有特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廣泛吸納學生參與互動,貼近學生思想實際和需要,就能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摒棄形式主義,追求高質量、高實效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目標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因材施教,精心設計教育內容和形式,不能貪大求洋,求數量、求花樣,而要把提高學生參與度和認同度,激發學生踐行自覺性和積極性作為衡量標准。各高校在檢查督促這一工作時,不應只是看表格、總結、數據和照片,還要通過調研訪談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活動的評價和獲得感。

(責編:廉夢歌、柴濟東)